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全国道德模范何涛:用青春诠释人间真爱本报记者赵莉文/图

全国道德模范何涛:用青春诠释人间真爱本报记者赵莉文/图

作者:赵莉 出版日期:2009.10.22 点击数:0

【作者】 赵莉

【报纸名称】:安徽市场报

【出版日期】2009.10.22

【版次】第10版:核心关注

【入库时间】20120620

【全文】

半身偏瘫的婆婆接他们的儿子浩毅放学回家

载誉归来的何涛与省妇联副主席李晓黎合影留念

何涛一家三口露出温馨、幸福的笑容  

一次朋友聚会让这个80后上海姑娘与六安打工仔相识相恋,为了真爱,她宁可与母亲断绝关系;甜蜜的爱恋刚走过10个月,男友却突遭车祸,几近成为植物人;得知消息,男友的母亲突发脑溢血,卧床不起……正当安徽大别山区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摇摇欲坠时,这个80后的上海姑娘毅然舍弃大上海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撑起一个岌岌可危的家。她就是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西河口乡卫生院的一名护士,一位出生于80后的上海姑娘——何涛。 10月13日,记者走进了大别山区,走进了全国道德模范何涛工作、生活的地方,亲身感受她和家人的点滴生活…… 

一次朋友聚会成全一对知心爱人

从六安市区驱车一个多小时,穿过崎岖颠簸的山路,记者来到了何涛的家——六安市裕安区西河口乡张冲村。

再穿过一条狭窄的山路,便走进了何涛家干净的小院,一位坐在轮椅上着装清爽的小伙子率先进入了记者的视线,他就是何涛从死神手中夺回的爱人侯灿,四年前的一场车祸让他现在只能与轮椅为伴。见到爱人,何涛顺手拍拍侯灿身上的灰尘,帮他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举手投足间无不渗透着那份朴实而真挚的爱。

回忆起与何涛刚刚相识的那段日子,侯灿原本呆滞的眼神里闪过了一道幸福的光。2004年年底,一次朋友聚会,侯灿与何涛相识了。“我们是一见钟情,她给我的第一感觉特别文静,没有一点上海女孩的娇气。”然而,他们的爱情道路并不顺利,何母坚决不同意女儿与这个打工仔来往,她没收了何涛的手机,将她锁在家里,甚至以断绝母女关系来威胁,尽管如此也没能阻挡住他们继续交往下去。但是,何涛与母亲的联系因此越来越少了。

面对何母的反对,侯灿也曾想过放弃,但看到何涛为自己所做出的牺牲,侯灿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当时我想过年时一定要在老家给何涛一个幸福浪漫的婚礼,可是……”侯灿的思绪拉回到了现实,眼神中出现了无限悲伤,“如果没有何涛,我可能早已不在人世了”。

一场意外车祸考验一对恩爱鸳鸯

2005年10月27日,突如其来的一场车祸一下子让侯灿不省人事。

当何涛得知后,犹如晴天霹雳。她立即赶到了医院,看到躺在病床上的男友浑身绑满绷带,脸色青紫,她心如刀割,不停询问医生侯灿的病情,“他将面临颈椎以下高位截瘫,有可能变成植物人。”听到医生的回答,何涛惊呆了,一遍遍呼喊着自己爱人的名字,得到的始终是冷漠的表情。

此后的一个月内,侯灿一直神志不清。有一线希望绝不放弃,何涛所有的积蓄连同侯灿姐姐从老家带来的钱很快就花光了。由于筹不到钱,绝望中的侯灿家人一度决定放弃对他的治疗,但何涛岂能忍心就此罢手,她外出借钱却四处碰壁。房东得知情况后十分同情,帮助募集了1万多元,医生为侯灿成功做了颈椎手术。但医生又再次告诉她:“命是保住了,醒来后颈部以下会全部瘫痪。”伤心之余,何涛被查出已怀孕3个月。

为了专心照顾侯灿,何涛辞去了上海传染病医院月薪3000元的护士工作,每天细心地给侯灿擦洗、翻身按摩,就这样长达一个月,何涛终于用真挚的爱唤醒了侯灿,那一刻,她高兴地哭了许久。在精心护理下,侯灿的腿有点知觉了,胳膊也能自己抬起来了。

但是,当侯灿得知何涛怀了他们的爱情结晶时,不止一次地劝她把孩子打掉,他不忍心看着一个好姑娘被自己拖累。但是何涛想到这是最爱的人一生中唯一一次可以做爸爸的机会,她下定决定:“我一定要生下这个孩子!”还坚定地告诉侯灿:“你走到哪,我到哪。”由于筹不到医药费,侯灿决定回老家治疗,何涛就这样跟随着第一次来到了大别山区,她说:“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侯灿”。

一次委屈地离去坚定了一世相守

正当记者与何涛夫妻交谈时,一位50多岁的妇女牵着一个小男孩走了过来,他们的儿子浩毅放学了。一旁的妇女正是何涛的婆婆,她一走一颠,半个身子已经偏瘫。

侯灿的母亲得知儿子出了车祸后,本身就患有高血压的她着急之下突发脑溢血,长时间卧床不起。那时,何涛不仅要照顾好自己,同时还要照顾两个病人。2006年1月,从上海来到大别山区后,何涛的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她从时尚的上海娇娇女,一点点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农家主妇,砍柴、淘米、生火做饭、洗衣服,她成了侯家的顶梁柱。

婆婆的病情好转后,为方便侯灿的治疗,何涛在六安市人民医院附近租了一间小房子,每天挺着大肚子用板车拉着侯灿去治病,街坊邻居看了比较心疼,好心人时常会凑上去帮忙拉车,她便跟在后面推着。

要说这期间没有辛酸、没有泪水是假的,对于何涛来说再苦再累都可以忍受,但是最令她伤心的是侯灿不止一次地说:“我不稀罕你的同情!”不止一次想方设法“赶”她走。当记者问她有没有后悔过,有没有想过要离开时,何涛表现出了原本的坦率:“只有吵架的时候我才会想到离开。”说起那一次伤心的往事,何涛流下了整个采访过程中唯一一次泪水。

2006年1月的一天晚上,何涛由于孕期十分疲惫晚上睡过了头,忘记给侯灿翻身,侯灿疼痛难忍,趁机对她大吵大吼。当晚大雪纷飞,何涛越想越气,越想越觉得委屈,11点多,她悄悄地走出了家门。我怎能就这样转身离去?走着走着,她在一处柴堆旁坐了下来。而此时侯灿后悔莫及,开始埋怨着自己的不应该,他扯着嗓子向村民们求助。听说这个善良的上海姑娘失踪了,村民们都纷纷打着手电筒、举着火把自发加入到寻找何涛的队伍中。何涛远远地看到时隐时现的火光,心中的怨气也随之烟消云散,她不由自主地迈开了回家的脚步,向着长长的火龙走去。重新找到了何涛,全村的十几个村民们都激动地哭了……

一个新生命唤起

一家人的生活信心

2006年5月25日,他们可爱的儿子侯浩毅出生了,侯灿说:名字意味着孩子的到来“好不容易”,但是却点燃了全家对生活的所有希望和信心。也就是在这一天,何涛与母亲断绝联系后,第一次主动发了条短信:妈妈,我生了个大胖小子。而此时的何母还并不知晓这一年多所发生的一切,更不知晓自己的女儿所遭遇的艰辛。

在得知孩子出生后,何母寄来了1000元贺礼,父亲也寄来了4000元。渐渐地,何涛才将之前发生的一切告诉了自己的母亲,何母知道后很是心疼,在上海找了一家饭店打起零工,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女儿渡过难关。

2008年4月,何母第一次踏进了大别山区,来到了何涛的婆家,婆婆用了当地最盛大的“烧十”(烧十个海碗的饭菜)来招待何母,看到这里的家人以及村民们对何涛如此关爱,何母才长舒了一口气,待了一个星期之后放心地返回了上海。何涛欣慰地说:“这是全家人第一次坐在一起吃顿团圆饭。”

一份人间真爱感动

一座深山的乡里乡亲

何涛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乡里乡亲们,一时间传遍了大别山区,传向了全省乃至全国,社会各界蜂拥而至。

这其中每一次捐助、每一个帮扶都令何涛十分感动。最令她难以忘记的是2007年11月份前来探望的淮南矿工医院的一对老中医。他们在家里待了整整一个星期,那些天他们为何涛的家人做饭、洗衣服、拾家务,手把手交何涛做针灸,针对侯灿的病情,专门教授了一套按摩手法,临走还捐了1000元钱,每一个点滴都令何涛感动不已。

2007年,当地政府得知何涛的事迹后,将她安排到西河口乡卫生院工作,这一份工作犹如全家的救命稻草。对于何涛的付出,同事张静备受感动,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她多次用“无法用语言表达”形容何涛生活的艰辛。“每天早晨七点钟准时上班,何涛从未迟到过,她把护理侯灿的精神运用到护理医院的病人身上。”同事张静红着眼圈感动地说。

采访结束了。临行前,记者特意为这个不幸中又有着万幸的80后年轻家庭拍了张全家福,伴随着夕阳西下,三口之家灿烂的笑容幻化为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映红了大别山的杜鹃花,那鲜艳的花朵正在向江淮大地乃至全国蔓延……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