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从道德模范到买卖国家证件嫌疑犯

从道德模范到买卖国家证件嫌疑犯

作者: 出版日期:2014.08.25 点击数:0

【副篇名】——“全国道德模范”何涛涉嫌买卖国家机关证件事件调查

【报纸名称】:中国妇女报

【出版日期】2014.08.25

【版次】第A4版:新闻天下

【入库时间】20140920

【全文】

本报记者 王蓓

再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30岁的昔日“全国道德模范”、安徽六安市人大代表何涛,有了另一个与之前截然相反的、并不光彩的形象——

8月1日的六安市委机关报《皖西日报》报道称,7月30日至31日召开的六安市四届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六安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许可对市四届人大代表何涛采取强制措施的决定》。

新华网的一则报道显示,“8月4日,全国道德模范、安徽省六安市人大代表何涛因涉嫌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被抓,六安市公安局裕安分局已报请许可对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如今的何涛,和已经进入司法程序的“买卖国家机关证件”案件,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道德模范”何涛

五年前的深秋,一个“年轻妻子对瘫痪丈夫不离不弃”的人间真情故事,温暖着六安乃至整个安徽。彼时,故事的女主角——25岁的何涛,扎着马尾辫,戴着红框眼镜,朴实而俊秀的脸,时常出现在各大媒体的镜头下。

市、省、中央文明办相继授予其“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此后,她还获得过“五四青年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在舆论中“站在道德和仁爱制高点上”的何涛,反复亲口讲述自己的故事——

2004年,19岁的上海姑娘何涛与六安农民工侯灿相识并热恋。2005年,一场突发车祸致侯灿瘫痪,很有可能成为植物人,何涛守在侯灿身边,每天俯身对他说话。2006年,在何涛的照顾下,侯灿病情逐渐稳定。她毅然来到侯灿老家落户,愿当“拐杖”,护理下半身瘫痪的侯灿,养育她和侯灿的孩子,伺候半身偏瘫的婆婆。

时至今日,在六安市人民政府网上,一则发布于2009年12月的人物报道 《何涛的故事:今年我们这座城市最温暖的记忆》依然赫然在目。

而随后,何涛夫妻俩得到了社会上很多帮助,政府也进行了帮扶。

舆论场中的何涛

8月23日,记者在六安市走访,昔日授予何涛多个荣誉的政府各相关部门,除了“表示惋惜”外已不愿多谈。而曾经被何涛事迹感动过的市民和网民,则众说纷纭。

“谁能想到,昔日感动了无数人的孝老爱亲‘全国道德模范’会成为非法买卖出生医学证明的犯罪嫌疑人。”提及何涛,曾被她事迹深深感动的市民李女士不住地摇头叹息。

在何涛曾经工作过的裕安区妇幼保健所儿保科,与之共处三年的同事认为:“她的事迹的确曾经感动过很多人,当时的她有资格成为这个社会的道德楷模。如今,她的确做了错事,触犯了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她也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作为同事,震惊和惋惜之余,也希望何涛能从中吸取教训,将来好好做人。”同时,她们也希望“舆论不要扭曲此事,给何涛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与此同时,也有网友认为:“何涛被评为道德模范应该是得到社会一致认可的,她确实站在了社会道德的制高点上。然而,当各种荣誉接踵而来,也许为了改变家庭的生活环境,也许认为自己是名人,犯了错,有关部门不会深究,也许是对法律的无知,总之,各种因素让她铤而走险,做出了买卖国家证件的违法行为。从全国道德模范沦落为买卖国家证件的嫌疑犯,两者之间的落差,可谓教训深刻。一个地方出一个全国道德模范不易,但要保住这份荣誉更难。要让这些全国道德模范一直占据道德的制高点,作为地方政府不能只给他们荣誉,更要关注他们个人与社会的共同成长。”

根据法律规定,犯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六安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案件已经全部进入司法程序,“相信这件事会有一个公正的裁定”。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