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为百姓
【副篇名】——访黔西南州“优秀同步小康驻村干部”何涛
【作者】 李祖权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4.06.20
【版次】第06版:义龙新区
【入库时间】20140810
【全文】
何涛是2012年11月底,被中共黔西南州委安排到义龙新区雨樟镇上坝田村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一名党员干部,驻村两年多来,何涛一直与群众们滚在一起,打成一片,为边远村寨的“同步小康”竭力尽能。
出纳献策某发展
接到通知后,何涛就打上背包,奔赴义龙新区雨樟镇上坝田村。刚来到乡村的那段时间,何涛并没有埋怨环境的不好,条件的艰苦与简陋,而是主动与所在村的村干部们一道,无数次走访慰问贫困农户,对农户进行摸底调查,初步掌握该村的基本情况。当时,何涛发现上坝田村存在着一个发展上的短板,那就是村干部们在带动群众发展的观念上缺乏一定的远见与创新。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后,何涛便主动去与村里的两委班子与村组干部们进行讨论,提出了在村里发展核桃产业的思路,得到了村干部和老百姓的一致认可,并立即向上级作了报告。
很快,这一发展思路便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批准。接下来,何涛又马不停蹄地与外界的商家进行联系,初步规化了3000亩核桃种植面积,与此同时,还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扶持政策,对每户核桃苗种植户给予每株核桃苗每年5斤肥料、6元坑补的支助。因核桃苗的生长周期比较长,要3至5年才能见产量,为了尽量缩短核桃苗的生长周期与提高产量,何涛在今年自掏费用,专门邀请专家来为村里的老百姓们进行培训,确保产业早日见效。
百姓疾苦无小事
几个月前,何涛在与村里的村干部及安监部门进行企业安全检查时,查出了该村一家水晶球生产企业有问题,该企业在生产时所排放的污染物对当地村民的生活有着严重的健康危害。于是,何涛与村干部们配合当地安监部门责令这家生产企业停产整顿。
对于这家水晶球生产企业的停产,何涛说:“因为企业的生产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对村民们的健康带来了危害,为了从长远考虑,不得不忍心责令村里的这家企业停产。”
在雨樟镇,上坝田村属一类贫困村,但因何涛经常都保持与上级部门取得联系,尤其是在各种涉及民生问题的救济粮、款等物资调配上准备充分,为此,该村从未发生过村民缺吃少穿的情况。据何涛介绍,有一次,州里的一位领导下来村里慰问贫困户时,由于工作人员在慰问物质上准备得不充分,造成了当天慰问组一行无法向一部分贫困户发放慰问物质。此时,事先准备好的调配物质便“发挥了作用”,避免了一场“民议”。
在上坝田村,老百姓的疾苦,就是何涛同志的疾苦。驻村工作开展一年多来,何涛无不时时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坎里,与老百姓患难与共。何涛说:“自己只要一有时间,除与村干部商讨村里的发展事业外,还经常组织村干部们对村里的贫困户与贫困学生进行慰问,为贫困学生们发放学习用具,体育器材;为每户贫困户发放上百斤粮食等。”
多肩担子多份乐
何涛除了是一名驻村干部外,他还是黔西南州民政局殡葬管理科科长,主要职责是负责殡葬管理科的工作。不过,何涛在工作上并没有因忙碌而顾此失彼,而是同时兼顾着两边的工作,每个星期至少到村两次。如今,他还多驻了一个村——长田村。这在工作上无疑又增添了一份沉重。但何涛却说:“自己虽多了一份担子,但却多了份快乐。”
在上坝田村与村干部们进行交流时,当提起驻村干部何涛,村干部们都说,“何书记是一位不怕吃苦,肯干实事的人,他每次下来村里后,都会经常与我们一起去田间地头察看核桃苗的生长情况。有时还带着我们村干部到外面去争取各种乡村项目的建设,有时回到村委会里,已是月儿西下。”
在上坝田村村委会的办公楼,有着一间并不宽敞的房间,十平米都不足,里面摆着一张极为简陋的单人床,上面铺着一床草绿色的军被,看上去很是单薄。在这间房间里,除了摆着的这张床外,没有任何一件其它物器,这便是何涛在村里的卧室。面对这间简陋的卧室,何涛说:“村委会办公楼里的这间卧室,就是我的家,把家搬来了这个地方,自己平时才会更安心、更踏实地为村里的老百姓们干工作。”
对于开展基层工作,如何涛所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耐心。”例如去年他在负责村里换届选举工作的时候,白天除了要亲自下去指导选举外,晚上还要守在办公室里等选举结果的报告。记得在等村里最后的选举结果那天晚上,他独自一人在办公室里等到夜里11点过,直到在电话里听到选举结果圆满成功的报告后,才松了一口气。由于对选举工作的指导与监督做得到位,最后,上坝田村成为了全州唯一一个一次性成功选举的村。
由于何涛表现突出,为当地老百姓解决了诸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老百姓们带来了诸多实惠,于2014年3月,他被中共黔西南州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评选为“优秀同步小康驻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