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澄

作者: 出版日期:2012.02.14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太原晚报

【出版日期】2012.02.14

【版次】第32版(天龙连载)

【入库时间】20130330

【全文】

苏华张济著 36

“我们中国人的程度又反不如米国的黑奴吗?我们清夜自思,不把我们中国造起一个二十世纪头等的共和国来,是将自己连檀香山的土民、南米的黑奴都看作不如了,这岂是我们同志诸君所期望的吗?”留学生们齐声呐喊:“不是!”孙中山嘉许地往下说:“所以我们决不能说我们同胞不能共和,如说不能,是不知世界的进步,不知世界的真文明,不知享这共和幸福的蠢动物了。若使我们中国人人已能知此,大家已承担这个责任起来,我们这一份人还稍可以安乐。若今日之中国,我们是万不能安乐的,是一定要劳苦代我四万万同胞求这共和幸福的。”

到底是创立宪的政体,还是建共和的政体,孙中山对留学生们说:“不是在别的缘故上分判,总在志士的经营。百姓无所知,要在志士的提倡;志士的思想高,则百姓程度高。所以我们为志士的,总要择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最优等的人格来待我们四万万同胞。若单说立宪,此时全国的大权都落在人家手里,我们要立宪,也是要从人家手里夺来。与其能夺来成立宪国,又何必不夺来成共和国呢?”全场又是掌声不绝。

最后,孙中山针对“中国此时改革事事取法于人,自己无一点独立的学说,是事先不能培养起国民独立的性根来,后来还望国民有独立的资格吗”之说,加以严厉批判:“此说诚然。但是此时异族政府禁端百出,又从何处发行这独立的学说?又从何处培养起国民独立的性根?盖一变则全国人心动摇,动摇则进化自速,不过十数年后,这‘独立’两字自然印入国民的脑中。所以中国此时的改革,虽事事取法于人,将来他们各国定要到中国来取法的……若我们今日改革的思想不取法乎上,则不过徒救一时,是万不能永久太平的……我们中国先是误于说我中国四千年来的文明很好,不肯改革,于今也都晓得不能用,定要取法于人。若此时不取法他现世最文明的,还取法他那文明过渡时代以前的吗?我们决不要随天演的变更,定要为人事的变更,其进步方速。兄弟愿诸君救中国,要从高尚的下手,万莫取法乎中,以贻我四万万同胞子子孙孙的后祸。”

演说至此,掌声如雷。何澄和许多留学生都觉得四万万中国人的代表、中国的英雄豪杰,非孙中山莫属!追随孙中山革命,建立民主、自由的共和国,反对封建专制和帝国主义,实现为四万万中国人民求这共和幸福,便成为何澄一生的终极目标和行为准则。

一九○五年八月二十日,中国同盟会正式成立大会在日本人坂本金弥寓所举行。会议通过了同盟会章程,孙中山当选为总理,黄兴为庶务,协助总理主持本部工作,总理不在时,代行一切。至此,中国开始了“孙氏理想、黄氏实行”的创立民国的新时代。

一九○五年九月二日,由黄兴介绍,何澄加入了同盟会。随着与黄兴的接触越来越多,何澄对黄兴更加崇拜,不但崇拜其少说话、多干事的实干精神,而且崇拜其事成后之境界,即“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其次亦功成而且不居”。若干年后,何澄对黄兴的这种人生境界愈发钦佩无比,特请篆刻家用上好青田石,依黄兴语意刻了一钮“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的印章。正是由于黄兴的激励,何澄加入同盟会后,投入了更多的革命热情和见多识广的智慧。尤其在应对秘密革命活动遇到的难题时,往往能支出妙招,因而在革命同志那里便有了忠直明敏、智略不凡的赞誉和一个“牛皮博士”的雅号。

3 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