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军风采:傅金城以直观体验与真切感受写诗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4.03.22
【版次】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傅金城曾经当过兵、做过工,以军旅诗人和工人诗人走上文坛,后又当过文艺编辑、做过兰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既有丰富的生活阅历、较多的创作实践,又有较深的理论修养和出色的组织才干,是一位多才多艺、能诗能文的诗人、诗评家和文艺活动家。
作为才情横溢的诗人,傅金城曾经出版过4本诗集。第一本诗集《冲锋号》出版于“文革”时期,虽不免受时代的局限,但不乏对军营、工厂真实生活的反映和战士、工人纯朴感情的抒发。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本诗集的写作,锻炼和提高了诗人的艺术能力和表现技巧。第二本诗集《日出东方红》从1966年写起,1977年毛泽东逝世一周年之际,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1993年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之际,经过大幅度调整和修改,改名《日自韶山出》,仍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为此诗集诗人曾经追寻毛泽东的足迹,数度走访革命圣地,实地收集素材,现场获取灵感。体验的直观性和感受的真切性,促使他步入形象思维的轨道,驱动想象和联想的双轮,畅行在诗歌王国。第三本诗集《直罗十二少年英雄》是采写第二本诗集的副产品,塑造了革命战争年代少年英雄的典型形象。第四本诗集《傅金城抒情诗选》抒发诗人自己的人生感悟,也反映了同代人的共同心声。其中《我骄傲,我和兰州同名》,生动地表现了热爱兰州、建设兰州的赤胆忠心:“我享有和你同名的骄傲/也抱定为你献身的忠诚。”《骆驼赋》可看作诗人自我的写照和象征:“寂寂中你给我远征的启示―――绿洲在前;默默中我学你奋进的品德―――笔耕不辍。像叮咚的驼铃,冲破风沙线的封锁,我终于又唱起心中的歌……”傅金城的诗从思想内容上正确处理了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以典型氛围和典型情绪反映了时代现实和人民心声。从艺术形式上正确处理了内容与形式、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卓有成效地进行了具有时代气息和民族风格的新古体诗和新格律诗的探索和尝试。他的诗意象丰富,意境优美,语言精粹,警句迭出,同时节奏明快,韵味十足。特别是排比和对偶技巧的运用尤为娴熟和高妙。
作为诗歌编辑和诗评家,傅金城是诗苑的辛勤园丁。为了辅导青年诗歌作者,他在《金城》文艺月刊开了一个“每诗一评”专栏,每期推荐10首左右大都属于初学者的诗篇,每首附以千字以内的评点一篇。这些评点文章既能准确地把握每一首诗的特点,又从眼前的例子生发开去,后来结集为《写诗手册》及其续集出版。两集共分七辑,即诗体、诗析、诗艺、警句、诗式、诗趣。这是一本条理明晰、理论与作品紧密结合的颇有特色的书,正如著名诗歌评论家谢冕在序言中所说:“他把自己创作的体验和他拥有的诗歌知识融汇其中。大抵每评一诗,古今中外,论析欣赏,平易自然,使读者和作者深受其惠。他的创作实践使他在评述他人作品时实际、具体而绝不泛泛。”特别是他对意象的研究,具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把意象归纳为两个体系:第一体系为修辞性意象,包括比喻式意象、博喻式意象、拟人式意象、拟物式意象、象征式意象、通感式意象、夸张式意象、复沓式意象等等;第二体系为时空性意象,包括并列式时空意象、对陈式时空意象、跳跃式时空意象、开放式时空意象、向心式时空意象、序列式时空意象、复合式时空意象、假动式时空意象等等。对意象作这样条分缕析的研究,在国内外还是罕见的。傅金城的诗歌评论是微观的实用的评论,他的文章明快简练,深入浅出,具体生动,能把读者很快带进诗的境界。
作为作协领导人和文艺活动家,他把最宝贵的时间和最主要的精力贡献给了会员和青年作者,充分发挥了组织联络协调服务的作用,经常帮助作者修改作品并推荐发表出版。特别是在庆祝建国50周年前后,他配合出版社组织、策划、编辑出版了一套包括20名作者20本作品的兰州市文艺丛书,充分展示了兰州市的创作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