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泰山五老” 之董绪忠

“泰山五老” 之董绪忠

作者: 出版日期:2010.09.29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寿光日报

【出版日期】2010.09.29

【版次】第E4版 (寿光骄子--娱乐)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记者近日在侯镇采访时拜访了回家探亲的书法前辈、有“泰山五老”之誉的董绪忠。董老已经77岁,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他看上去精神矍铄,气质超然。 面对家乡记者采访,这个老人陷入到了深深的回忆之中,记者的思绪也跟随着他的追忆,回到了久远的过去。 董绪忠,字“连城”,号“北海”,艺名“少年村头”,又名“心中乐”,1933年出生在侯镇赵家辛章一个贫农家庭里。 董绪忠父董建鸿,是家中顶梁柱,忠厚老实,与世无争。农忙时,董建鸿除收种自家庄稼外,还挤出时间打短工;农闲时,贩卖柴庄罐子盆,获绵薄之利;终年含辛茹苦,维持着全家生存。 1942年董绪忠九岁。麦收时节,父暴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这晴天霹雳,真是雪上加霜,孤儿寡母,靠乞讨度日。 董绪忠天赋聪慧,秉性颖悟,惹人喜欢。这年初冬,相面先生来到赵家辛章摆摊相面,大人孩子围了一大堆,无人看相。董绪忠挤到先生面前,搭讪着和先生说话。先生见孩子衣衫褴褛,但相貌不凡,便问:“你相面吗?”“不,俺家穷,没有钱。”“不收你的钱,相不相?”“相!”先生先观脸相、后看手相,抬起头,捋着胡子一本正经地说:“好相,好相啊!有财相,有官相,而立之年必是大福大贵。”围观的人惊讶,交头接耳地议论。董氏家族长辈听后半信半疑,但是想到若孩子真有出息,成了名人,将是全族的骄傲,光宗耀祖。于是商量凑粮集钱,帮董绪忠家渡难关,送他上学。 1944年9月,在我抗日军民的沉重打击下,驻守寿光的日军收缩兵力,撤消侯镇据点。此时,侯镇周围都是八路军的根据地,日伪军还是不断发动扫荡,张景月部特务队更是常来骚扰,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为保卫村民安全,在区政府领导下,各村小学成立儿童团,帮助民兵站岗,监视敌人行踪,董绪忠任赵家辛章小学儿童团长。 1945年寿光十区(侯镇前身)解放,区政府决定选拔部分优秀青少年充实村政府,董绪忠以学生身份入选,退学当了村长。村干部的任务既重要又繁忙,领导土改,鼓动青年参军,安排民夫支前,催缴公粮……大家都是义务工,无任何报酬。有一天区里召开村干部会议,区长唐明镜作报告,表扬了董绪忠的工作成绩,并鼓励他说:“赵家辛章以前出了个司令,现在又出了个‘小村头’,聪明,有干劲,是棵好苗子啊!”从此,“小村头”的雅号逐渐代替了真名,他的事迹也在全区传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类学校纷纷恢复。同年12月,董绪忠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村长两年后,由于文化水平偏低,给工作管理带来困难重重,他由此认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下决心弃政读书。 1950年初,董绪忠考入寿南县斟灌完小,1952年考入昌潍地区临朐师范。当时教师綦缺,董绪忠学业优秀,又是党员,学校保送他去益都师范深造。在两处师范学校里,他历任学生会主席、团支部副书记,于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1958年秋,董绪忠被选入山东省中学教师培训班学习,结业后参加工作。历任济南师专附中人事秘书、副书记、教导主任、泰安市广电局科长、纪检书记。董绪忠在岗38年,党性强,作风正,人缘好,不论在哪个岗位上,都工作得十分出色。 董绪忠从小学三年级始学书法,先中仿,后大仿,每日一篇。他有书法天才,毛笔字班内第一,常受到老师表扬。进师范后,没有毛笔字课,工作后,也只是写硬笔字,写毛笔的爱好渐渐暗淡了。 后来,他又萌生出写毛笔字的欲望,又开始欣赏书法经典并临摹。退休后,他重新设计了晚年蓝图:练书法取乐,以书法奉献。他毅然走进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苦学三年。三年中系统学习了书法理论、字法、笔法和墨法等。执着地练,临摹各种精典碑贴,初学颜柳,后追二王,涉猎诸家,真、行、草、隶、篆均曾下过苦工夫。尤擅真、行、草,以行草为主,不断创新发展,尔后开始创作,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专家老师们对他作品的评价是:结体俊美,笔力遒劲,气势雄强。其行草书,用笔自由,挥洒自如,章法起伏跌宕,势若行云流水,大气磅礡,气势如虹,静如磐石,动若惊雷,颇有动感。作品流利而不浮滑,凝重而不滞涩,刚劲而不张狂,秀美而不失之纤弱,形成了自己的独有风格。 几十年来,他的书法作品在全国性、国际性大展赛中,数十次获奖。有百余幅作品入编各种大型典籍,几千件作品散见于全国各地及美、法、日、韩等20多个国家地区。出版有《泰山五老书画集》(合作),《董绪忠书画集》、《董绪忠小楷〈孙子兵法〉·〈道德经〉》,小行《增广贤文》。其中论文《浅谈书法的变化与统一》,入编由中国新闻社编辑出版的《创新与发展论文荟萃》一书,被评为优秀论文。 董绪忠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鉴定委员会艺术家学部委员、理事。香港国际画院书法艺术委员会副主席,泰山五老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被文化部、中国文联授予“世界华人艺术家”、“中外书画艺术名人”等称号。《书法导报社》和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资格认定委员会,把他选定为“当代百名德艺双馨书画艺术家”。 2002年,泰安市人民政府举行表彰大会,宣布王鸣信、吴金满、赵伯生、傅汝有、董绪忠等(以姓氏笔画为序),5名泰安市书画界的老前辈为“泰山五老”,表彰他们虽年逾古稀,毅然执着于笔墨、焕发青春活力的精神。 “难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正是对这个巍巍泰山脚下、77岁菜乡游子的真实写照。 本报记者 王慧茗本报通讯员 赵少华 阳光控股集团、阳光温泉大酒店与您共同关注寿光骄子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