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宋代的妇科专家——陈自明

宋代的妇科专家——陈自明

作者: 出版日期:2000.08.02 点击数:0

【报纸名称】:深圳法制报

【出版日期】2000.08.02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贫无达士将赠金,病有闲人说药方。$$ 这是宋代医学家陈自明很有感触的两句话。它的 意思是,穷的时候没有通达事理的人慷慨解囊相助; 病中却有无关痛痒的人不负责任地介绍药方。他对当 时社会的这种弊病深感沉痛。$$ 陈自明(公元1190-1270年),字良甫,出生在江 西省临川县一个世代医生的家庭里。他的祖父、父亲 是当地的名医。家里藏书很多,从小受到医学熏陶,在 耳濡目染之下,对医学发生了兴趣。成年之后,为了开 阔眼界,游学东南各地。他除了继承家传医疗技艺和良方 外,又广泛搜集方书,带回家后,闭门细细研读。陈自明善 于吸收众家的长处,成为通晓内、外、妇、儿各科的名家,尤 其擅长妇科和外科。后来,在建康府(一说建昌府)的明道 书院任医学教谕(教授)。$$ 他对当时医界存在的种种弊端极为不满,同时对妇科 和外科人受社会重视深深不安。他目睹妇产科和外科病 人,不时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有些人即使勉强生存下来,也 是疾病缠身,长年不愈,痛苦不堪。可是妇科和外科著作又 是那样稀少,这方面的许多宝贵经验,没有系统全面的研 究。于是,他下决心从事这方面的著述工作。终于在1237 年,根据历代留存的30多种妇科著作,编写了《妇人大全 良方》。又在1263年完成了《外科精要》一书。$$ 陈自明认为,医学中要算妇科最难,而产科则更难。封 建社会,妇女受到歧视,被压在社会的底层,给妇女带来福 音的妇产科医生,已被人们轻视。产科被看做是接生 婆──一稳婆的事,几乎无人问津。实际上,瞬息之间决定 母子生命的产科,在当时条件下,是很不容易掌握的一门 学问。$$ 在陈自明着手写《妇人大全良方》以前,宋代已经有李 师圣在1109年写的《产论》,杨子建在1098年写的《十产 论》,郭稽中在1109年写的《产科经验宝庆集》,以及1184 年朱瑞章写的《卫生家宝产科备要》。陈自明觉得这些著作 内容比较简略,编写时缺乏统一的体例和系统的理论,使 学习的人无从全面了解和掌握。一个医生,即使读了这些 书,当遇到问题时,难免用了一方无效,便束手无策。或者 医生没有更多的医方作依据,只好凭经验,揣摩猜测。结 果,因为种种原因,药物不能发挥作用。$$ 《妇人大全良方》由他儿子陈六德修订补充,后来又经 过明代名医薛己和王肯堂的整理、补充,成为一部流传很 广,对后世颇有影响的专著。$$ 这部书,共二十四卷,分八门,有272论。每一论引用 《内经》和《诸病源候论》等书的原文,论后附临床的典型病 例。书中有些内容,是他自己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例如, 在“调经门”中,月经痛可应用祖传秘方延胡索为主的方 剂,因延胡索有明显的止痛作用。虽然在宋初的《日华子本 草》里曾经将延胡索用于治疗心痛,但较多地用于治痛经, 则可能是从陈自明才开始的。一般闭经,他用补脾胃的方 剂。结核引起的闭经,主张用滋补药,不能用通经药。“求嗣 门”中,他反对早婚,认为从生理上看,男子30岁,女子20 岁,是比较合适的结婚年龄。他通过细心的观察和研究,指 出痢疾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传染性,否定了古人所说毒疫痢 (痢疾)是由积滞引起的错误观点。在13世纪能提出这样 符合科学原理的痢疾病因学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陈家世代擅长于内科,当时叫做大方脉,但也经常碰 到患痈疽的病人,可是治好的却不多。由于当时社会上鄙 薄医学,更看不起外科,学外科的多半是文化程度不高, 对理论不感兴趣,因而医术不大高明的人。他们一见方书 中理论知识多就厌弃,看病时临时查方书,病人懂得医理 的问了几句,便慌了手脚。有的医生贪财,意拖延病情,不 立即用对症的药。陈自明对当时外科医术和医德方面的 这些问题,感到痛心。 《外科精要》就是在这 种情况下,参阅了李 迅《集验背疽方》和伍 起予的《外科新书》等 医书的基础上写成 的。书中专门讲述了 痈疽的发病原因、发 病机理、如何诊治和 预后好坏等。它强调 脏腑和外科病症的密 切关系。辨证必须按 照经络的虚或实进 行。用药不能单单信 奉痈疽是热毒内攻的 观点,一味用寒凉药。 这些理论观点是很值 得重视的。薛己对这 部书进行了校注,并 附上治验病案,编为 四卷,使原书的内容 更加充实。$$ 此外,陈自明还 写过《管见大全良 方》,它的部分内容保 存在朝鲜的医学丛书 《医方类 聚》里。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