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老兵陈郁悲情伤别全运会广西羽球名将退役专心执教

老兵陈郁悲情伤别全运会广西羽球名将退役专心执教

作者:柯建国 出版日期:2009.10.18 点击数:0

【作者】 柯建国

【报纸名称】:南宁晚报

【出版日期】2009.10.18

【版次】第18版: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

【入库时间】20120620

【全文】

14比21,比分定格了。老兵陈郁,告别了全运会,也告别了自己的运动员生涯。

16日下午,全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进行了1/4决赛,广西名将陈郁被中国香港选手胡贇以2比1击败,无缘四强。如果不出意外,这会是陈郁作为运动员参加的最后一场比赛。

陈郁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进行系统的运动员训练了。看得出来,他在场上有点体力不支。在代表广西队出战男子团体赛时,陈郁还一度因大腿肌肉拉伤而在比赛中弃权。他说:“以后真的不会再打了!”

“只要尽力拼搏过,就已经足够”

从7岁开始,陈郁就一直追着那个白色的小球奔跑,至今已有22个年头,终于到了一个转折点。

陈郁是幸运的,因为在全国近十万选择专业羽毛球的人群中,他,进入了所有运动员都梦寐以求的国家队。

在他的拍下,有太多的世界一流高手甘拜下风,包括印尼“天才”陶菲克、全英冠军哈菲兹、韩国高手李玄一、马来西亚名将黄综翰等。在国内赛场,2002、2003、2006年,他三次夺得全国羽毛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

“没有特别遗憾的事情,也没有什么特别值得高兴的事情,我认为只要努力拼搏过,就已经足够了”。这是陈郁对自己运动员生涯的一次总结。

不过,回看陈郁一步一步所走过的路,远不是他所言的那般云淡风轻。

“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

陈郁从来都不是中国羽毛球男单的一、二号人物,在他作为新人的时候,前有陈宏、夏煊泽的压迫,后面有林丹、鲍春来的锋芒毕露,当打之年,却又沦为林丹、鲍春来,甚至陈金的“超级替补”。虽然,他偶尔也会给大家带来一点小的惊喜,但都如小浪花转瞬即逝。

2004年,他是汤姆斯杯冠军成员,也因此成为世界冠军。但决赛时,他是站在场边为队友加油。

在北京奥运会之前,他本想拼力一搏,但沉重的入场券,还是滑手而过。

真的没有遗憾?陈郁轻轻一笑,“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

2006年10月28日在湖南益阳举行的世界杯羽毛球赛决赛中,陈郁苦战三局,最后以1比2不敌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队友林丹。此前,陈郁憋足了劲,苦练数月,前几战也打得非常好。冠军近在眼前,似乎只要伸手就可以拿到,但最后还是错过了。

对于一名运动员而言,如果能够过关斩将,拿到一个单打世界杯冠军,从此一切都不一样了。陈郁错过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陈郁承认,直到今天,他还是常常会想起那场意味深长的比赛。但对于种种不如意,陈郁只愿意用一个词来形容,“可惜”。

是的,可惜了!

“必须拿冠军,亚军都是失败”

北京奥运会之后,陈郁就下定决心来一个转身,拿起了国家羽毛球二线队男单教练的教鞭。

10月20日,陈郁就将带队飞赴马来西亚,参加在那里举办的世界青年锦标赛。作为教练陈郁,这是第一次大考,也是人生崭新的起点。

对于自己的“处女秀”,陈郁的目标很明确,“必须拿冠军,亚军都是失败”,他的语气斩钉截铁,很有自信,“毕竟是中国羽毛球队的”。

当主教练之后,陈郁说自己最大的变化是“用脑更多了”。

实际上,国家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一直十分喜欢和看重陈郁,除了实力,还因为陈郁品质很好、勤奋务实,而且肯动脑筋。

“如果你拿自己手中的苹果和别人手中的苹果交换,你的手中还是一个苹果,可如果你用脑中的思想和别人的思想交换,你就有了两个人的思想”。这是陈郁挺喜欢的一句西方谚语。

陈郁的博客以前人气不低,许多FANS还追随着他从一家网站换到另外一家网站。其实他在博客中是不谈羽毛球的,写得更多的是他对人生的思考,生活的感悟。

那个叫“石筑之海”的博客换了名字,也渐渐快要荒芜了。陈郁说,如今的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去打理博客,此外,毕竟是教练,不像以前那么自由,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了。

陈郁不想刻意地把弟子培养成和自己一样喜欢进攻、球风凶狠,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我会因材施教”。当了一年的主教练,他想明白了很多事情。

“报告老师,我叫小弟”

陈郁的家,就在广西体育局大院里,这里是许多人都亲切地喊他“小弟”的地方。陈郁的妈妈曾经告诉记者,“小弟”是陈郁的奶奶帮他起的名,因为他小时候不长个。如今,大院里有很多人还是这样叫他,那些小队员,则尊敬地喊他“弟哥”。有趣的是,读小学时,有一次老师问他叫什么,陈郁说:“报告老师,我叫小弟。”陈郁的爸爸妈妈都是打篮球的,他妈妈还是前广西女篮的主力,但陈郁却走上了羽毛球这条路。

原来,陈郁小时候调皮得要命,每天放学不回家,害得他爸爸到处找,十分头痛。后来,大院里开了业余羽毛球训练班,家里就每月花5元钱,本意是将他“关”在里面。没有想到,无心插柳,陈郁竟然爱上了羽毛球,并由此开始了他的“羽毛球生涯”。那年他才7岁。

时光流转,当年的小弟,如今变成了陈指导。

陈郁小时候很喜欢动画和卡通,他爸爸还特意买了台录像机,在陈郁因为训练忙没时间看时,先帮他录下来。这个习惯延续了很多年。不过,当记者昨天与陈郁谈起这个话题时,他竟有些愣了,他说,“我不看动画的”,停了一下,又说,“很久没有看了”!

因为很早就去了国家队的缘故,陈郁回南宁的时间不多。每次回家,他妈妈都会说,“瘦了”,然后弄很多好吃的东西。陈郁会边享受美食,边担心体重是不是超标了。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