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化集团: 谱写和谐劳动关系之歌 本报记者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01.29
【版次】第06版:经济聚焦
【入库时间】20110725
【全文】
“企业要发展,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全体员工。”浙江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20多年来,传化集团充分发挥工会等组织的重要作用,切实保障职工的各项权益,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了企业和职工的互利双赢。
尊重员工权利
三年前,年轻的学子秦愉来到传化集团求职,面试后公司招聘负责人不仅同他共进午餐,还给他捎上三样“礼物”:一本企业宣传手册;两期企业自办刊物;一包企业生产的洗涤产品,并告诉他,“回去后有时间看看,有助于您进一步了解我们企业。”面对这样令人感到温暖的尊重,秦愉做出了果断的选择——“到一个尊重人的企业去。”
如今,秦愉已是传化集团组织与人才发展部的培训经理。他说,在传化,有一种“家”的感觉。
“传化是从家庭作坊起步的,在创业早期,‘家’就是‘厂’,‘厂’就是‘家’。那时,我们与员工同吃同住。这种同甘共苦的经历,让我们与员工在情感上成为一家人,同时也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企业要发展,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全体员工,让员工真正做企业的主人。”徐冠巨说。
在传化,有专门收集职工对企业和管理者意见的“工会意见箱”,工会对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查核实后直接提交集团领导进行处理;有定期的“员工接待日”,工会与企业行政共同派人,下基层听取员工反映。坚持6年来,“员工接待日”已接待员工158人次;工会组织不同员工群体每年分别召开职工座谈会,无论是新员工、老员工、外省籍员工,还是科技人员、团员青年、住宿舍员工等,都可通过职工座谈会反映呼声和要求;有民主听证会,由集团工会会同有关管理部门就员工关心的问题召集职工代表听证……
“大到新上项目、薪酬分配,小至孩子入托、班车线路、澡堂管理,大事小事都公开征求意见,对员工普遍赞成的就立说立行。”集团工会主席许旺泉告诉记者。
关心员工利益
2000年,职代会解决了职工内部积累式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接轨问题;2001年,根据职代会建议,集团建造了三栋职工宿舍楼,解决了职工住宿拥挤和部分职工结婚用房问题;2003年,根据职代会提议,集团为全体员工办理了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2004年,在职代会提议下,集团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基金;2007年,通过职代会审议,集团投资上百万元对员工生活区卫浴、空调、停车等设施进行完善;2008年,根据职代会提议,集团对员工食堂进行了改造,并投资300万元兴建了农贸菜市场综合楼……
“每回参加职代会,都有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当了多年的职工代表,王丽珍对企业的一切如数家珍。她说,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大家的事共同商议,在感受到企业的信任和尊重的同时,也让员工的心与企业贴得更紧。
“员工利益与企业发展是相一致的,我们的目标是,让员工无忧生活、快乐工作。”徐冠巨说。为此,传化集团努力为员工提供好的保障,提升员工的生活质量。
早在1996年,传化集团已经开始推行内部储蓄式养老保险。2000年,浙江省开始在非公有制企业搞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传化成为首批试点单位:对凡是不能满足缴足15年条件的员工,企业统一补缴够15年,彻底解决了职工储蓄式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的接轨问题,并保证了当时退休的所有员工都能从社保按时足额领到退休金。传化集团的员工由此成为最早享有养老和医疗保险待遇的民营企业员工。
近几年来,传化集团进一步完善了福利保障体系,真正实现了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和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齐全的“五险二金”福利目标。
工资福利好了,后顾之忧少了,员工工作起来舒心,效率自然提高。长期以来,传化集团实现了公司年年有发展、员工收入年年有提高的良性循环。从2005年到2010年,传化集团年均利润增长12.8%;员工人均收入增长16.6%。
让员工做主人
徐冠巨说,“真正视员工为主人,企业就不怕员工监督、提意见,员工就会尽心尽力为企业干,最终受益的还是企业。”
陈国林是传化花王液洗车间的一位班长,为了解决500克灌装机经常出现卡瓶现象这个问题,他利用工休时间反复摸索,终于想出了改进方案:在导向器内部制作一个45度的斜坡,从而使故障率降低了80%。而类似这样的改进措施,他一人就提出了20多项。他说,“传化是我们大家的,我们每个家里人,都应该为这个家尽己所能地多做一些事。”
李盈善是传化集团引进的第一位科技人才、高级知识分子。1992年,李盈善从一所知名高校来到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传化集团,从一位教授转变为一位民企技术人员。
他说:“科技人员最看重的人格尊重和成果尊重,在传化我都感受到了。传化就是我的家。”他为这个“家”倾心倾力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从1992年到2006年,他主持、参与开发新产品17项,奠定了传化科技管理工作的基石,见证并参与了传化发展历程上每一项重大的进步和改革。
在传化,类似陈国林、李盈善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在满足了员工的物质生活需要后,企业一定要努力满足员工的发展需要,帮助员工不断成长,实现职业发展,让员工从工作中感受到成就感,从事业发展中体会到荣誉感。企业必然因此得到回报。”徐冠巨这样说。
据统计,2010年,传化集团仅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就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300多万元。从1986年借款2000元起家,截至2009年,传化集团的营业收入已经达到114.9亿元,利税13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