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亲情浓浓大家庭 ——青岛港集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纪实

亲情浓浓大家庭 ——青岛港集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纪实

作者:陈郁 出版日期:2011.03.13 点击数:0

【作者】 陈郁

【报纸名称】:经济日报

【出版日期】2011.03.13

【版次】第03版:综合新闻

【入库时间】20110725

【全文】

今年农历除夕之夜,山东胶州湾畔的青岛港油港码头食堂里,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与坚守在岗位上的职工们围成一圈包着饺子。大家一起吃年夜饭,一起守岁,鞭炮声、欢笑声、祝福声汇成一片。

企业领导与值班的职工一起过除夕的做法,在青岛港集团已经坚持了20多年。常德传说,“青岛港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要干好两件事:一是干事创业,把港口的事干好,为国家、为社会多作贡献;二是领着职工们往前奔,让他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1月11日,常德传带领集团工作人员冒着寒风来到装卸生产一线,与装卸工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进行“冬练三九”劳动调研。调研的目的,常德传说得很清楚,“体会一线职工的冷暖疾苦,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因为职工才是港口真正的主人,港口的发展要依靠他们。”

在青岛港,每个人都知道职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再难也要办好。而集团领导班子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也都以职工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凡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集团都事先征求工会和职工的意见,并逐步形成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4级厂务公开、民主恳谈问答会、职工满意度调查等20项民主管理制度。

“不让职工下岗”这是常德传的承诺。但如何做到这一点,常德传从两方面找出路:一是让港口健康快速发展,为职工创造更多的岗位;二是开展学习培训,提高职工素质,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学政治、学业务、学技术、学文化、学实践,岗位“五学”活动,在青岛港已经坚持了20多年。与“五学”活动同步,青岛港每年都开展职务职称考核评聘,技术工人岗位练兵、考工晋级和技术大比武,80%以上的技术工人通过上述途径成为技师和高级技师。

青岛港特别重视农民工的素质提高,积极安排他们参加脱产培训,系统地学习港口的企业文化、安全生产组织管理等知识,使他们增强技能,实现由打工者到新时期产业工人的转变。在青岛港,农民工徐万年不仅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还走上基层公司负责人的岗位;农民工皮进军成为“十大全国杰出进城务工青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

通过业务培训、重金造岗,青岛港使包括8000多名农民工在内的2.3万名职工人人有岗位、人人有活干、人人创效益;坚持年年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大到经济收入、住房、就医,小到就餐、洗浴、乘车,事无巨细都以“让职工满意”为标准;积极引导农民工通过学习、培训逐步从普通工人岗位发展到重要管理岗位,进而成为港口生产建设发展的主力军;对退休的老同志,青岛港冬送温暖,夏送清凉,除了每年增加退休金外,还额外享有补贴等。

“港口给我一分情,我还港口十分爱。”青岛港为职工想实招、办实事,职工为青岛港创效益、多奉献,双方牢固地缔结为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形成了思想上高度统一,行动上步调一致,工作中上下互动,生活上相互关心的浓厚氛围。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