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本土名人系列陈郁:在革命中永生(上)

本土名人系列陈郁:在革命中永生(上)

作者: 出版日期:2011.10.29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宝安日报

【出版日期】2011.10.29

【版次】第A05版:系列回眸

【入库时间】20111230

【全文】

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会员合影。

陈郁故居——省港大罢工时曾为革命活动联络根据地。

陈郁。

20岁投身工人革命

1901年11月11日,陈郁诞生于宝安县南山村(今深圳市南山区)。出世刚3个月,在外国轮船上当了10多年海员的父亲陈卓耀却劳瘁而死,家中仅留下祖母、母亲和陈郁3人,全部家产只有两间风雨飘摇的老屋和十几棵荔枝树,3口之家的生计全靠母亲白天下田干活,晚上编织竹器,农闲替人做工来维持,生活很艰难。

陈郁四岁替母亲做家务,六岁跟随母亲下田劳动。8岁那年春节,父亲生前的几位工友来探望亡友的遗孤,问陈郁有什么愿望,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上学!”几位工友听了陈郁的要求很高兴,当即慷慨解囊相助,使陈郁在9岁那年进了本村小学。他读书很努力,可不到两年,就因交不起学费而退学了。

失学后的陈郁成为家中的重要劳动力,上山打柴、下海捕鱼,他什么都做。16岁时,陈郁到香港一家汽车公司当学徒,学习修车技术。他吃苦耐劳,聪明好学,得到许多老师傅的称赞。公司老板见陈郁勤劳聪明,在他学徒三年期满后又送他到广州汽车学校学习修理与驾驶技术。

当时,正值五四运动爆发,广州热烈响应。陈郁刚进学校,就随同学们一道参加了反帝爱国活动。

1920年冬,19岁的陈郁从广州毕业后,回香港汽车公司当修理技工并得到老板器重,老板见陈郁的技术水平已超过老工人,就想赶走老工人。正直的陈郁挺身而出找老板论理,结果他和老工人一起失业了。

不久,陈郁由他父亲当海员的朋友介绍到“亚洲皇后”号的游轮上当“侍应生”,不久又当了水手。

他上船的时候,船上已有早期工会组织的雏形,称为“工余乐社”。陈郁加入并很快成了组织的骨干成员。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领导人苏兆征认准陈郁是一个人才,对其着重培养。不久,“亚洲皇后”号上的“工余乐社”加入了苏兆征、林伟民领导的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

1922年1月12日,在苏兆征等人为首的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的领导下,爆发了震惊中外的香港海员大罢工。这次罢工坚持了56天,终于迫使香港当局接受了海员的合理要求。陈郁在这次罢工运动中办事认真、斗争坚决,得到了工人的普遍拥护和信任。

1923年,陈郁被选为香港海员工会“亚洲皇后”号轮船支部负责人。1924年,陈郁任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干事、海员工会太平洋航线分会负责人。1925年,他又被选为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副主席兼任太平洋航线分部主席。随后,陈郁直接领导的太平洋航线分部,成为当时香港海员工会的中坚力量。

从革命工人到共产党人的华丽转身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反帝爱国运动的革命风暴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6月,香港工团总会相关负责人与中共广东区委派邓中夏等人开会,陈郁也出席了这次会议。会上决定向港英当局提出援助五卅惨案的六项政治经济要求,举行总同盟罢工。

陈郁坚决执行关于举行罢工的决定,积极组织领导本轮船和太平洋航线各船工人罢工,打响了省港大罢工的第一枪。接着,各行各业工会立即响应,6月19日,香港十余万工人举行罢工。

为了对付港英当局的镇压和封锁,省港罢工委员会下令罢工工人向广州转移。工人们纷纷离开香港返回广州。陈郁奉命到深圳,负责罢工工人的接待和安置工作。

由于经常接触苏兆征、邓中夏等共产党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和教育,1925年8月,陈郁在广州经陈权、梁祖谊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名反抗剥削、压迫的工人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1926年8月,陈郁任中华全国海员工会副主席、中共海员工会委员会书记,负责海员工会日常工作。1927年初,陈郁任中华全国海员总工会主席、党团书记,同时参加中共广州市委和广州工代会的部分领导工作。

1927年5月,陈郁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陈郁和中共广州市委工委书记周文雍组建了一支能够进行战斗的广州工人赤卫队,其中由海员工人组成的赤卫队第三联队在陈郁的指挥下同反动军警、特务、工贼进行了多次斗争,积累了一定的战斗经验,并勇敢机智地把被国民党被捕的周文雍从监狱里抢救出来。

1927年8月11日,中共中央任命张太雷为中共广东省委书记。20日,张太雷主持组建广东省委,陈郁继续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同杨毅、黄谦一起负责职工运动委员会的领导工作。12月11日,在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下,广州的革命军队和革命工农群众宣布起义。陈郁率领工人赤卫队一部,攻打广州市公安局。最后,起义军占领了广州,广州工农兵民主政府——广州公社宣告成立。12日召开群众大会,庆祝起义的胜利,陈郁被任命为人民司法委员。

广州武装起义震惊了中外反动派,他们立即联合起来镇压革命。起义军经过激烈战斗,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被迫撤出广州。陈郁在海员工人的掩护下,秘密转移到香港。

1928年春,陈郁任中共香港市委书记兼中华全国海员工会主席。同年7月,复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兼省委组织部长。10月,他到广州市做恢复工作。此时,广州的党团和工会等革命团体均被敌人残酷摧毁,群众情绪受到影响,而敌人的反革命气焰却十分嚣张。革命工作难以开展,陈郁不得不返回香港。同年12月6日,中共广东省委召开扩大会议,补选杨石魂、聂荣臻、陈郁等人为省委常委,黄平民等人为候补常委。

1930年9月24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六届三中全会,陈郁参加了这次会议并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莫斯科求学被陷害

历经9年坎坷回国

1931年6月4日,党中央通知陈郁到苏联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于是,陈郁又开始了在苏联长达9年的坎坷历程。

陈郁学习积极、工作认真、忠诚正直,入学不久,就被学院党委任命为中国民族组党支部书记,在列宁学院的中国籍师生员工都归这个支部领导。

1932年1月,王明到达莫斯科,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他一到莫斯科,立即挑起了一场新的宗派斗争:1932年上海“一二八”战争爆发后,王明认为陈郁不承认上海战争是在我党领导下进行的民族革命战争,就是不相信党的领导,是一贯的右倾机会主义的观点。

不久,王明又到列宁学院作了关于“民族革命战争问题”的报告,引起周达文等人的反驳。于是,王明等硬说周达文犯了政治路线错误,并声称要将他们清除出党。陈郁则认为周达文虽有错误,但不属政治路线错误,而且也不能把个人的错误同整个中国民族组支部混为一谈。陈郁的发言得到了林铁、杨秀峰、何一民等人的支持。事后,王明等人集中打击陈郁,在师生中诬称“陈郁是右派首领,在莫斯科组织右派和党对抗”,要师生们不和陈郁接近。

1934年1月,列宁学院开始清党,在王明等人把持下,陈郁被列为列宁学院清党重点对象,给了“最后严重警告”、“到工厂参加生产”的处分。陈郁被迫到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报到,王明等人一直没有把他的组织关系转到工厂,相当于把一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党籍取消了。

1934?3月,陈郁到工厂后,积极劳动,认真学习技术,很快就成了厂内受到尊重的技术工人。半年后,他先后给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写了8个报告,要求转组织关系,分配适当工作。工厂党委也正式给中共代表团发了公函,要求把陈郁的组织关系转去,但都石沉大海。1935年夏天,经工厂批准,陈郁到莫斯科找中共代表团。康生表面答复可以解决,可陈郁回厂后,又音讯全无。此时,他才知道王明等人不会恢复他的组织关系也不会批准他回国工作,于是,他继续努力做工,学好技术和俄语。他每月都超额完成生产定额,在全厂工人中领的工资最高,不久又提升为工长、技师,全厂都称他为“红色工人彼得”。1937年“七七”事变后,陈郁又4次上书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要求批准自己回国参加抗战,仍然没有回音。

1938年10月,任弼时到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1939年初,他在清理王明留下的档案材料中发现了陈郁的多次申诉,才知道陈郁在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任弼时等看了对陈郁的处分决定后,认为理由站不住脚,当即报告了共产国际干部部,并把陈郁请到莫斯科,听取了他本人的申诉,让他回厂等候共产国际的批复。

1939年11月,周恩来与邓颖超来到莫斯科,在听了任弼时的汇报后,亲自与共产国际监委一起处理陈郁的问题。做出了取消1933年给他的“最后严重警告”处分,恢复组织关系,请中共代表团送其回国工作等决定。共产国际监委的决定还特别指出:“陈郁在六年参加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表现是好的,他是社会主义的技师及突击员。”陈郁所在工厂的党委,在给陈郁的鉴定中也给予了很好的评价,称赞他是红色国际主义战士、社会主义生产突击员。

1940年2月25日,陈郁随周恩来、任弼时、邓颖超、蔡畅、陈琮英等,一起回到阔别了9年的祖国。

■申晨(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陈郁(1901—1974),广东省宝安县人。我党早期工人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和广州起义、省港大罢工的组织指挥者之一。在他5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曾先后担任过中华海员工会联合总会副主席兼太平洋航线分部主席、中共海员工会委员会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兼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中央委员、六届四中全会中央政治局委员、莫斯科列宁学院中国民族组党支部书记、中共七大中央候补委员、辽宁省委副书记、长春市委副书记、三五九旅政委、东北工业部副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国家燃料工业部部长兼党组书记、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省长等党内外领导职务,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繁荣富强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和才华。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