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陈郁与省港大罢工

陈郁与省港大罢工

作者:童俏刘一清 出版日期:2001.07.01 点击数:0

【作者】 童俏刘一清

【报纸名称】:深圳商报

【关键词】 省港大罢工 周恩来 省港罢工委员会 中国海员 周总理 《海瑞罢官》 深圳市南山区 殖民城市 说不出话来 在甲板上 

【出版日期】2001.07.01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革命的起点$$ 1922年1月,正是隆冬季节。可在香港这个 四面环海的殖民城市,却孕育着一股即将喷发 的洪流。$$ 12日清晨,在海面上停舶着一艘名叫“亚 洲皇后号”的巨轮上,一位身材结实,双目炯炯 有神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正伫立在甲板上,时 而眺望浩瀚的大海,时而又注视着岸上的动 静,仿佛在焦急地等待着什么。$$ 他就是中国海员陈郁,一场惊心动魄的香 港海员大罢工即将开始,此时,他心潮澎湃,20 年的心酸往事历历在目。$$ 1901年11月11日,他出生在宝安县南头陈 屋村(今深圳市南山区南山村)的一个贫苦海 员家庭。出生不到3个月,父亲因劳累过度,就 离开了人世。靠母亲省吃俭用将他抚养成人, 还断断续续上了两年村学。12岁那年他到一家 香港机器厂当童工。15岁那年又给汽车公司当 小伙计,受尽老板、工头欺诈,忍无可忍愤然而 去。一年前,20岁的陈郁为了糊口,来到香港的 “亚洲皇后号”轮船上打工,饱受船主的盘剥。$$ 想到即将和海员工人一起,用自己的力量 和资本家、包工头作斗争,他不禁握紧拳头,一 股热流从心头涌起。$$ “郁仔,罢工开始了!”清晨7时55分,一位比 他稍稍年长的海员陈权的声音将他从沉思中 拉回了现实。陈郁把一个啤酒瓶子用力摔在船 头,砰的一声炸响,守在驾驶室的工人,立即拉 响了汽笛。“亚洲皇后号”洪亮而又深沉的汽笛 声,像滚滚巨雷,响彻香港海空。海湾的五六十 条船只一齐拉响了汽笛,这震天撼地的汽笛是 英帝国主义侵占香港以来的第一声惊雷,它激 励着受苦受难的海员工人的斗争勇气,唤醒了 50多万在殖民统治下呻吟的香港市民的爱国 热情!$$ 坚持了56天的香港海员大罢工终于取得 胜利,它是我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 点,也成为陈郁革命生涯的起点。$$ 假夫妻成革命伴侣$$ 1926年下半年,任中共中华全国海员总 工会委员会书记的陈郁所担负的任务越来 越重,每天要做的事和处理的文件很多,忙 得昼夜不停。$$ 6月初的一天晚上,省港罢工委员会委员 长苏兆征来到海员工会,看到陈郁忙得满头 大汗,笑着说:阿郁,我派个机要员给你当助 手好不好?第二天,苏兆征找到搞宣传和妇女工 作的杨杏娥说:“小杨姑娘,我要交给你一个非 常重要的工作,去海员工会搞机要交通,协助陈 郁同志开展工作。为了工作方便和安全保密,你 们俩要以假夫妻的身份出现,你同意吗?”杏娥 沉思片刻说,“我服从组织的决定!”$$ 第二天一早,杨杏娥就到海员工会向陈郁 报到。当陈郁听说为了工作要他俩假扮夫妻时, 不禁哈哈大笑。$$ 陈郁在杨杏娥的协助下,工作取得很大成 绩。两人朝夕相处,有说有笑,比真夫妇还亲 热三分。苏兆征十分高兴,就批准他们结婚, 婚礼由他主持,全国总工会秘书长邓中夏证 婚,喜事办得既简单又热闹,为紧张的省港大 罢工斗争增添了喜气。$$ 周总理救他几次命$$ 陈郁曾和周恩来总理有过非常密切的交 往。生前,陈老不止一次说起“周总理曾经救 过我几次命!”$$ 在省港大罢工期间,周恩来到工人代表中 作报告、要求罢工工人积极组织工人队伍支援 东征,帮助国民政府统一广东。散会后,周恩 来步出会场时,正好遇见陈郁,周恩来握住陈 郁的手说:“啊!陈郁同志好。听说你在深圳 接送工作搞得很好啊,海员纠察队也搞得不错 嘛。”陈郁红着脸说不出话来,这是他第一次 接触周恩来。$$ 1930年,陈郁被调到上海,在全国海员 总工会工作。每当工作碰到困难,他就会去 找周恩来请教。1931年,由于在是否召开四 中全会和如何开展工人运动等重大问题上, 与王明等发生严重分歧,陈郁备受排挤。为 让陈郁摆脱排挤,周恩来提出安排陈郁到苏 联去“留学”,给陈郁创造了一个系统学习马 列主义的机会。$$ 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海瑞罢官》的作 者吴晗正是陈郁的连襟和好友,陈郁自然被 卷入了漩涡。如果不是周总理冒着风险,把 他接到北京保护起来,他也会同其他老一代 革命家一样,遭到悲惨的命运。他感慨地说, 这是周恩来第3次把我从困境中解放出来。

3 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