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握笔抗战的诗人将军陈孝威

握笔抗战的诗人将军陈孝威

作者:李景端 出版日期:2010.08.12 点击数:0

【作者】 李景端

【报纸名称】:大公报

【出版日期】2010.08.12

【版次】C04 | 大公园 | 人与事 |

【入库时间】20120420

【全文】

深怀古诗造诣的诗人将军

陈孝威虽出身武夫,其实他少年时就已耽于风雅,特别是退役后卜居天津期间,时常向郑孝胥学诗,自己也潜心诵读名家古诗,遂使诗艺大有长进。他早年的诗作,如《西陵纪事诗》、《白下集》、《粤西集》、《春申集》等,均散见沪港报刊之上,其文稿后因战乱散失无存。一九四二年四月,陈孝威到达桂林后,整理二战期间的诗作,编为《太平洋鼓吹集》于次年九月出版,这是现存他最早成书的一本诗集。

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前夕,蒋介石曾邀请陈孝威去重庆「共商国是」,被他婉拒。战后他移居上海,继续办杂志。国共内战国民党节节败退时,据说,当局曾有意请他回福建「收拾乱局」,也被他谢绝,此时他已无意涉政,只想舞文弄诗。

一九四九年陈孝威重到香港,除续办《天文台》杂志外,时有诗作问世。他的新诗集《怡阁诗选》,选收一九四九年后的诗作五十四首。他与郑孝胥政治立场相背,但往昔师友情谊仍在,故晚年居港的诗作,有追忆向郑孝胥学诗的往事,如「风雪未忘循北辙,江山竟令作南辕。千金市骨思仍在,数纸挥毫语最温。述隶课诗犹昨日,菊秋知己礼堂门。」也有怀念抗战时的峥嵘岁月。一九六五年他重印《太平洋鼓吹集》时,又补诗四首,其中有「老犹鼓吹太平洋,诗卷长留日月光。五百年间谁伯仲,罗邱鼎立各堂堂。」「原子六言呼隔洋,瘴氛廿载暗无光。此身岂愿江湖老,任重还须起庙堂。」这样的诗句,显见他对抗战那段经历,深铭不忘。

对当年罗斯福、邱吉尔二人的赏识,他更引以自豪。一九四五年罗斯福病逝时,他挽诗四首以祭,其中一首是: 「大矣今元首,弥缝百代醇。止戈宜允武,明德在新民。兵合存吴蜀,邻孤恤晋秦。渊衷容外论,举世哭斯人。」后来邱吉尔去世时,他又诗挽: 「朵云乍捧自英京,笔迹欹斜使我惊。曾为坤维回气运,遽传玄象黯玑衡。开罗昔记三星聚,海德今悲一柱倾。天下定逢罗总统,为言华美已同盟。」诗中洋溢对这两位领袖在二战中所作贡献的颂扬。

陈孝威一生关心国家安危,握笔抗日,赋诗言志。他有一首《七十自述》: 「担当道义出艰危,七十逢辰未算迟。同学少年多将相,缔交大长洽华夷。匹夫志切中兴业,元首情深慰借同。谬许先声寒敌胆,还期共复太平时。」这首近似宋调的诗风,颇能反映出他不平凡的一生。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草书《赠陈孝威将军》②一幅赞他: 「以道自卫何雄哉?嗔海筑起天文台。远东之窗频展望,冷雁叫群情所急。时贤谁是知兵者,真理还须请剑来。晤面良难留不易,看君笔下起风雷。赠孝威诗,意有未尽,再以远东之窗释之。远东之窗几扇开,观者请上天文台。河山泪与英雄血,多待将军争取来。」这幅草书,也许正是诗人将军陈孝威一生的写照。

陈孝威是先父李仲青的初中同学。一九四七年冬,我曾随先父在他位于上海海宁路的家里住过一个星期,与他也算有过一面之缘。本文的回忆,部分是听先父讲的,更多的是参考报章上发表的材料,谨以此文,表达对先辈的怀念。

②于右任这幅草书,二○○四年五月十六日在北京拍卖。起拍价二万五千元,最后以八万八千元成交。

(下)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