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威二战时期的“诸葛亮”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10.25
【版次】第06版: 精品阅读
【入库时间】20131120
【全文】
上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国际上有一位颇有名气的“战略预言家”——陈孝威,他被时人誉为二战时期的“诸葛亮”。
1941年2月,已经离职的中国将军陈孝威,在他主办的香港《天文台》周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论大不列颠之战》的文章,他指出,在欧洲,希特勒德国不会再与苏联和平共处,德国征服中欧及西欧多数国家后,必然要对苏联开战。当苏联情报部门将陈孝威的文章呈送给斯大林时,斯大林则不以为然,仍沉浸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迷梦中,甚至对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说:“这是别有用心的说法,说不定那个作者就是中国的托洛斯基分子。”
然而,事实很快验证了陈孝威的预言,三个多月后,德国就背信弃义,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纠集其附庸国芬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突然对苏联发动了进攻。
无独有偶,同年10月中旬,陈孝威在《天文台》和《香港时报》上又相继发表评论时局的文章,他指出,已和中国打仗多年的日本,为了取得南太平洋诸岛的战略物资,并经由印度支那半岛包围中国南翼,势必南进,美国要遏制日军南下,必须迅速扩充驻南太平洋的海军力量,增加舰队基地,以援助中国,牵制日军。
果不出陈孝威所料,仅一个多月后,日军就成功地偷袭了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接着席卷了太平洋,先后侵占了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关岛、威克岛、新几内亚一部分、阿留申群岛及太平洋上其他岛屿,并严重威胁着中国抗战大后方的安全。
此后,1945年初,陈孝威又发表文章,说到苏联在战胜法西斯德国之后,“完全有力量自苏联远东地区对中国东北境内的关东军发动全面进攻”。
随后,迅速发展的形势再一次验证了陈孝威的预见。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结束仅仅过了三个月,即8月7日,苏联就正式对日宣战,兵分三路进入中国东北,同日本关东军展开激战,最后取得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陈孝威对战事的准确预测,令世人十分惊异。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都曾先后给陈孝威写信,称赞他的高瞻见解。
据《炎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