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陈彭年,秘密守护“红色交通线”

陈彭年,秘密守护“红色交通线”

作者: 出版日期:2013.11.27 点击数:0

【报纸名称】:汕头都市报

【出版日期】2013.11.27

【版次】21版:人文汕头

【入库时间】20131230

【全文】

陈彭年

供汕头交通站的领导干部和交通员下榻的南京旅店旧址。

汕头交通站旧址

 陈琦

陈彭年(1897~1935)

陈彭年又名胡广富,山东省济宁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到法国做华工,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地方团、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1926年回国后在上海中共中央特科工作,1931年2月,任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交通线汕头交通站站长。1932年,任中央苏区国家保卫局交通科长。1935年9月,在长征途中壮烈牺牲。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加强上海党中央和苏区的联系,中共中央开辟了一条由上海经香港、汕头、大埔、永定到瑞金苏区的秘密交通线。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直属中共中央领导的交通线。

当时,通向中央苏区还有闽粤线等几条交通线,但都先后遭到国民党的破坏。只有这一条秘密交通线活动于国民党统治区,战斗在白色恐怖之中,却自始至终不受破坏,成为摧不跨、打不掉的地下航线,是通往中央苏区的唯一交通线,被人们称颂为“红色交通线”。而日夜奔走在这条秘密交通线上的交通员们为保证交通线的安全作出特殊的贡献,是我们所不能忘记的,他们是中国革命史上的无名英雄,汕头绝密交通站站长陈彭年便是其中的一位。

早期在沪从事秘密工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在南京招收华工,陈彭年因家境困难,被征成为华工之一。他乘法轮“智利”号抵达法国马赛,进入法国工厂做工。

在法国期间,陈彭年加入了旅法华工总工会、工人夜校,接受马列主义的教育。他积极参与在法华工及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开展的反对帝国主义“共管”中国铁路斗争及声援上海五卅工人运动等反帝爱国运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地方团、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在中国共产党法国支部做组织工作。后因在法国国会旁听席上大呼“苏维埃、红军万岁”等口号,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转去苏联学习。

1926年回国后,陈彭年在上海中共中央特科工作。为保卫党中央的安全,打击敌人获取情报,营救战友而作出了出色的贡献。陈彭年在上海地下工作时,身穿西装或长袍大褂,头戴礼帽,手拿文明棍,化装成华侨资本家,出入上海租界,开展革命活动。他经常在上海闸北卢永祥茶馆和铁路老工人王万有家中以及上海惠中旅馆从事秘密活动。曾在上海铁路工人配合下,炸毁镇江山洞路轨,消灭敌军用列车,此举震惊了国内外。

负责汕头站鞠躬尽瘁

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后,为建立秘密交通线,中共中央交通局建立了华南交通总站、汕头交通中站、大埔交通中站、闽西交通大站。在开设的交通站中,以汕头所处的环境最为险恶,因此,中央交通局于1930年底在汕头设立了交通站(即中法药房分号,由于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叛变,1931年4月停止使用)后,为确保交通线的安全畅通,1931年2月,中央交通局又派了陈彭年、顾玉良、罗贵昆等3人以上海客商身份,在汕头经营一家五金电器材料行(即华富电料行),以此作为另一个绝密交通站,陈彭年任汕头交通站站长。

同时,党中央还调了富有斗争经验的肖桂昌、曾昌明、熊志华等担任中央交通线专职交通员。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交通委员会直接领导下,一条由上海出发,经香港、汕头、大埔进入闽西,直达瑞金的秘密大动脉得以迅速打通。

红色交通线路的建立,沟通了党中央和苏区的联系,传送党中央和苏区之间来往的文件,运送苏区急需的物资和党的经费,并担负着护送党的领导干部的任务。

汕头交通站建立以后,成为交通线极为重要的枢纽站,完成了许多重大任务。作为汕头交通站站长的陈彭年是中共特科的资深成员,他在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做过包探,懂得黑社会的行话和行事作风,又在法国做过华工,并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长期从事地下工作,具有丰富的对敌经验。

汕头交通站外表是做生意的一家电器材料行,实际上是作为红军在国统区的重要采购点,陈彭年充分利用电料行老板的身份,与社会各界搞好关系,把苏区所迫切需要的无线电器材、药品和医药器材等各类物资大箱大箱地运往苏区。由于当时党在国统区的活动费用很大,上海党中央虽从各方面筹措,但有时也难以按时发给各地。而苏区没收地主豪绅的财产后,除粮食、衣物等分发给群众外,黄金、白银、钞票等都集中由交通站送往中央,或者由交通员带到香港,换成港钞,购买物资。因此,汕头交通站还负责筹款和押送款项的任务。

外号“大块头”的陈彭年,身材高大,仪表堂堂,他穿着一身笔挺的西服,常常往来于上海、香港、汕头和中央苏区,出入于敌人封锁线,置生死于度外,三过家门而不入。由于他具有超常的应变能力,因此在遇到意外事件时,总能有惊无险,轻松过关。当时,中央苏区的物资极端缺乏,在周恩来的部署下,红色交通线为苏区运送了数以千吨计的药品、枪械、无线电器材、纸张、食盐等物和数额巨大的革命活动经费,支援了苏区的革命。

机智护送周恩来进苏区

1931年12月,周恩来准备由交通线进入瑞金苏区。在交通员肖桂昌陪同下,周恩来从上海抵达汕头,他先到中央交委在汕头的绝密交通站“华富电料行”,听取汕头交通站站长陈彭年的工作汇报,随后准备住进金陵旅店。当他们走到旅店楼梯的拐弯处时,突然发现墙上挂着一张“1925年汕头市各界欢迎黄埔学生军”的照片,其中就有周恩来,于是他们立刻另找棉安街的一家小旅店。这家小店是国民党师长开的,因此当地的警察、流氓、兵痞从来不敢骚扰,连例行的“查夜”,也通常被免了。一夜下来,果然平安无事。最终,周恩来得以安全进入苏区。

正是由于交通员们的机智警惕,从1930年冬至1934年秋,红军长征前的4年间,经过红色交通线进入苏区的就有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任弼时、聂荣臻、邓颖超等200多名中央负责人和高级干部,使他们为中国革命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陈彭年和他的秘密战线上的战友们的无私奉献。

1932年,陈彭年任中央苏区国家保卫局交通科长。1934年10月,红军开始进行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陈彭年和汕头交通站战友加入了长征队伍。1935年9月,在过大草地时,陈彭年与其他两位同志,不幸陷入沼潭中,葬身草地,壮烈牺牲!为革命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陈彭年革命烈士证。

3 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