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秋分谨防胃肠病 王 前 陈 奎

秋分谨防胃肠病 王 前 陈 奎

作者:王前陈奎 出版日期:2011.09.24 点击数:0

【作者】 王前 陈奎

【报纸名称】:解放军报

【出版日期】2011.09.24

【版次】第06版:生活与健康

【入库时间】20111110

【全文】

9月23日是传统节气秋分。《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秋分这天,昼夜长短相等,到了寒暑相当的时节。自秋分过后,夜渐长而昼渐短,天气逐步转冷,降水变少,且日降水量不大。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桂花飘香、蟹肥菊黄的景象。作为昼夜时长相当的节气,在养生中不可偏颇阴阳,应保持机体阴阳平衡。此时,部队官兵如果忽视饮食卫生,极易引发胃肠疾病,出现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影响日常的训练、工作和生活。因此在秋分时节,官兵应尤为注重胃肠的养护。

注重胃部保暖。官兵应根据天气冷暖及时增减衣服,日常训练后不可贪凉及洗凉水澡,因为此时冲凉极易受寒。夜间睡觉应盖好被褥,注意胃部保暖,在阳光充足的日子应时常把被子拿到户外晾晒。

合理调节饮食。秋分时节易患细菌性食物中毒、大肠杆菌肠炎等。官兵在饮食上要有规律,口味宜清淡,应“少辛多酸”,即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比如油炸食品、烧烤食物等,多食口味微酸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如苹果、葡萄、石榴和菠菜、银耳等。

注意调整情绪。秋分有三候,“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是指秋分后降水减少,雷电渐弱,昆虫准备蛰伏冬眠,江河水开始枯竭。人也容易出现“悲秋”情绪,情绪波动会引发内分泌系统失调,从而使胃肠道粘膜的血液营养供应减少导致胃肠道疾病。因此,秋分时节,官兵应注重调整情绪。主要是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遇事冷静沉着,保持心平气和。可以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外出登高,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还可多参与室外运动,消解不良情绪,保持身心愉悦,避免因焦虑、紧张、忧愁等不良情绪引发胃肠不适。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