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一切为了城市更美丽

一切为了城市更美丽

作者: 出版日期:2013.07.08 点击数:0

【副篇名】——记县环卫固废处理中心主任肖林 孙盘桧 陈远近 陈奎 许连生

【报纸名称】:建湖日报

【出版日期】2013.07.08

【版次】第01版:新 闻

【入库时间】20130730

【全文】

肖林,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作者。自选择环卫工作15年来,始终如一日,凭着对事业的一腔热情,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奋战在环卫第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做着不平凡的事。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勇于担当、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风采。

无悔选择,忠于平凡。1998年,肖林从县综治办调入环卫处,本以为是在科室里做做闲职,到了环卫处才知道这里没有闲人闲职,要么做垃圾清运工,要么做垃圾场驾驶员。当领导让他去垃圾场做驾驶员时,他毅然服从了组织安排。干完一天的垃圾处理工作,走在回家的路上,身上那股异味使得过路的行人都会不自觉的捂起鼻子,一开始,连儿子都常常离他远远的,经常叫他“臭爸爸”、“垃圾爸爸”,亲戚朋友看到他起早贪黑地从事着一份既脏又累的工作,多次劝他另找一份物流运输工作。面对家人的苦苦相劝,面对脏臭的工作环境,他也犹豫过,但是想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能因工作条件差而退缩,更不能失掉共产党员的品格。带着这种信念,他每天早上班晚下班,从未因任何事耽搁工作。

辛苦个人,洁净万家。2010年5月,县里投资2000多万元在全市首家创建了固废处理中心,这是我县垃圾处理系统的终端。他主动向领导请缨,要求进入固废处理中心工作。中心离县城十几里路,创建初期只有车间没有办公区,缺少生活设施,条件非常艰苦。特别是垃圾集中处理是环卫行业中最辛苦的工作,夏天,车间最高温度达50多度,让人呼吸困难,汗流浃背;冬天,车间没有大门,寒风刺骨,手指冻得发麻。他默默地坚守信念,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一年365天几乎没有休息日,没有一个除夕在家里度过。3年来,他先后带领大家无偿加班200多次,出车300辆次,行程24000公里,运输垃圾21万吨。

服务中心,不辱使命。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县每天产生生活垃圾200多吨,每年还以近7%的速度递增,这无疑增加了固废处理中心的工作量。作为中心负责人,他没有向领导诉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累。把“辛苦我一人、洁净千万家”的环卫精神化为工作的动力,总是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带领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排难奋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创建全国文明县城期间,全县每天垃圾处理量400多吨,最多时达到500多吨。工作量大,人手不够,运力不足,这对他来说是一个严峻考验。为了完成任务,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带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了创建,他连续一个多月吃住在单位、坚守在一线,每天从早晨5点到晚上10点不间断加班,最终圆满地完成了创建交办的任务。近两年,固废处理中心先后参与服务县委、县政府的各项重大活动100多次,全力做好各类保洁工作,没有发生过一起差错,受到社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