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到征地补偿,小到妯娌口角,怎样使村民的矛盾纠纷解决有时间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10.14
【版次】00003版:要闻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记者 陈敢 通讯员 陈道平
小事不出村
这个国庆节,椒江区三甲街道保家村管彦贵过得很开心,原本妯娌间的纠纷,在村干部的及时调解下,没有给节日带来不愉快。
原来,国庆前夕,村民管彦贵因新建厕所的一座墙壁需要建在道路上,刚好堵住了自家兄弟一家的进出,由此,引发了妯娌口角。
正当妯娌俩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村党支部书记黄正平、村委会主任阮孟敏、村委会副主任黄崇合等村干部闻讯后,当即召开“村级民情大调处”协调会,请两家人同时坐在一起调解。经过近一个小时劝说,管彦贵同意将厕所化粪池直接建在地下,不再砌墙,双方因此握手言和。
为何要实行“村级民情大调处”制度呢?椒江区主管综治工作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椒江的村干部大都是农村能人,他们要么办企业,要么从事商业流通,由于生意繁忙,时常要出门在外,过去,村民就是找村里的主要干部都有点难,更何况找到全体班子成员来办事。
“村级民情大调处”不仅使村民间的家务小事每天有人管,各村大事、难事也在每周一日的 “村级民情大调处日”里商量解决。
难事集体定
不久前,台州市椒江区三甲街道保家村通过设定的“村级民情大调处日”,成功地调处了长达20多年没有解决的村民张鹏户籍、宅基地、征地补偿费等一系列问题,并落实了张鹏3岁儿子的户籍问题。
据了解,张鹏母亲为保家村人,年轻时远嫁江苏省南京市一居民户口男子,生下张鹏以后因与前夫性格不合而离异。由于农嫁居的历史原因,张鹏户籍落地问题一直拖了再拖,成为地地道道没有上户口的“黑户”。
为此,其母也曾多次反映,但是一直没有结果,因为张鹏所在的五队村民坚持认为,张鹏这是跟他们抢食。后来,经过“村级民情大调处日”的四五次调处,五队村民终于同意张鹏落户。
“今年以来,我们村通过‘村级民情调处日’成功调处了20多起矛盾和纠纷。”有着几十年的农村工作经验的椒江区三甲街道驻保家村干部陶开宝告诉说,自从有了“村级民情大调处”制度以后,村里解决村民矛盾纠纷终于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管,这样,解决起来比较彻底。
目前,“村级民情大调处”已在椒江全区全面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