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培育茶叶品牌发展富民产业■陈道兴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07.22
【版次】第A24版:茶周刊-观察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福建宁德是著名的茶叶之乡,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茶产业在宁德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茶业发展关系全市三分之一的人口,70%农户的生计。2009年全市茶园面积达到88.53万亩,茶叶总量6.59万吨,分别占福建省茶园面积和产量的三分之一,是福建省乃至全国的最大产区和重要产区。
宁德茶叶具有面广量大的优势和特点,也有过辉煌的历史,但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10多年时间里,宁德茶叶面临着品种老化、产品单一,缺乏品牌带动、经济效益低下的状况。
为重振宁德茶叶雄风,2003年宁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茶叶支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扶持茶业发展的决定。2005年召开的“全市茶业工作会议”,提出了以茶类整合打造宁德茶叶区域公共品牌的思路,并决定集中精力,优先培育打造红茶品牌——“坦洋工夫”和白茶品牌——“福鼎白茶”,从而确定了“立足区情、以特取胜、以优立足”的品牌之路。经过几年的努力,“坦洋工夫”和“福鼎白茶”两大公共品牌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品牌效应不断显现,从2005年开始到2009年已连续5年实现了增产增收。今年春茶开采初期,虽然宁德市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强冷空气突袭,造成了全市50%茶园受冻,损失惨重。但是在两大品牌的带动下,生产红茶和白茶的原料需求量不断加大,在供求关系的作用下,春茶的鲜叶价格普遍提高2倍以上。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茶叶产量在减产30.17%的情况下,毛茶产值同比增加13.2%,实现了减产不减收。
2009年在宁德成功茶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上,宁德茶业在世人面前展现了一幅“时尚红茶、健康白茶、生态绿茶、高山乌龙茶”丰富多彩的多茶类公共品牌画面。品牌带动是宁德茶业走出低谷、重振雄风的关键。在培育品牌方面,他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条措施和做法:
一是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的关心支持,推进了产业发展。宁德市各级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都十分关心、支持茶产业的发展,从2003年开始先后出台了《中共宁德市委、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茶叶支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茶叶质量安全长效监督机制的实施意见》、《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促进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人大和政协也十分关注茶产业发展,每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宁德茶业发展献计献策的建议和提案都有好几件,甚至十多件,2007年市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了全国第一部关于促进茶产业发展的地方性人大决定,即《宁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茶产业发展的决定》。为贯彻落实人大决定,市、县二级政府随后都相继出台了促进茶产业发展的相关决定或意见,从而推进了宁德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实施名牌战略,提高品牌含金量。2005年宁德茶叶品牌之路确立以后,为提高品牌的含金量,做为“坦洋工夫”和“福鼎白茶”两大品牌依托地的福安市和福鼎市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创造条件争取各种国家级的商标和头衔,经过努力福安市、福鼎市分别被授予“中国茶叶之乡”和“中国白茶之乡”;“坦洋工夫”和“福鼎白茶”双双获得了“国家原产地证明商标”、“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福鼎白茶”还获得了“中国名牌农产品”和“上海世博十大名茶”称号。这些“国字”头衔的获得,无疑进一步提高了两大品牌的含金量,为品牌宣传造势创造了条件。
三是调整品种结构,打好优质原料基础。根据“以特取胜,以优立足”的原则,他们首先在产品的原料上打好基础、下足工夫,大力发展新培育的高香型茶树品种,来提高产品的香气和滋味,从而实现产品的“质优、型美、味特”的目标。为此,市、县二级茶业部门采取“苗木扶持、连片开发、示范带动”的措施,引导茶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香型的绿乌兼用的茶树品种,如金观音、黄观音、丹桂、早春毫等。从2003年开始全市已累计发展高香型茶树新品种20万亩。新品种茶青价格要比原有的老品种高出4倍以上,不仅为名优茶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原料基础,而且成为茶农增收的新增长点。
四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开展品牌宣传推介。为不断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市、县二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每年都在市内或销区开展一些大型的宣传推介活动,如“茶王赛、“斗茶赛”、“茶文化节”、“品茗推介会”等,同时由茶业主管部门牵头,组团参加2-3次全国性的茶事活动,如北京、上海、广州、山东等主销区的茶博会、茶文化节等。与此同时,他们还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引导和鼓励相关企业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固定广告牌等宣传媒体上开展多形式的广告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推介,进一步提高了宁德茶叶的知名度,同时也带动了产业的发展。
五是多管齐下抓监管,确保茶叶质量安全。为打好宁德茶叶质量安全牌,让消费者喝上放心茶,宁德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十分重视茶叶安全问题,采取了“源头监管、生产监控、市场抽检”的多管齐下措施来确保茶叶安全问题。市政府下达了《关于建立茶叶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的实施意见》,对市、县、乡各级政府和涉茶部门的工商、卫生、质监、国检、公安、茶业、供销等单位以及生产企业、茶农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职责和追究制度。通过对茶农的宣传培训、农药市场的监管、生产企业的监控和产品的抽检等措施,确保了茶叶的质量安全。
茶叶不仅是宁德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宁德经济的朝阳产业,同时还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富民产业。在今后的产业发展中,品牌带动将是宁德茶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由产茶大市向茶叶强市转化的关键一环。宁德市茶叶管理局将围绕“时尚红茶、健康白茶、生态绿茶、高山乌龙茶”四大茶类来培育区域公共品牌,在继续做大做强“坦洋工夫”、“福鼎白茶”两大品牌的基础上,着手培育打造“宁德天山绿茶”和“寿宁高山乌龙茶”两个茶叶品牌,最终形成具有闽东特色的“红、白、绿、乌”多茶类公共品牌,实现品牌共享、共同发展、造福一方百姓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