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儿女抗美援朝纪事 本报记者 李淼 实习生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08.31
【版次】第B3版 (走读株洲·红色足迹14)
【入库时间】20111110
【全文】
杨得志将军像
杨得志作战斗动员
志愿军雪上行军
【核心阅读】
乘着夜色,一支蜿蜒望不到头尾的军队沿着鸭绿江大桥,悄悄向江对岸的朝鲜新义州挺进……
这是1950年10月26日夜晚,志愿军入朝参战的场景。
此后两年零九个月里,这支军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株洲面孔”,其中有作为志愿军高级将领的杨得志、宋时轮,还有战斗在第一线的7000多名株洲籍官兵。
这些志愿军“面孔”的背后,是亿万双关怀、希冀的眼睛:远隔千山万水的株洲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为子弟兵们呐喊、祝福,为他们源源不断地送去给养。
60年后,我们再次提起这段历史,重温那段血与火铸就的伟大情怀。
【采访现场】
初秋,株洲县南阳桥,烈日当头。
车行数分钟,崎岖乡间小路豁然开朗,一幢橙墙青瓦建筑“跃入”眼帘,房屋上“杨得志同志故居”几个烫金大字,远远便能望见。
登堂入室,将军波澜壮阔的戎马生涯一一在眼前展现:1911年出生,17岁参加革命,在反围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功勋卓著,成为我军著名将领。
故居中的展览馆,专门开辟一个板块,图文并茂讲述将军抗美援朝的经历。一张张珍贵的史料图片,仿佛将我们带回那烽火年代。
1951年2月,时任第十九兵团司令员的杨得志,率部跨过鸭绿江加入第二批参战部队,杀上了抗美援朝的第一线。
“当时,相较于联合国军,我军装备极差,我们的两个肩膀、两条腿要和敌人的十轮大卡车比赛。”故居负责人杨春明感慨,也就是在这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杨得志和他的部队却取得了辉煌战绩。
针对联合国军火力强大的特点,杨得志将冀中地道战运用到抗美援朝作战前线。美军惊呼,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像是从地下冒出来的!第十九兵团在天德山、马良山等战役中,顽强阻击敌人,使这些山岭成为敌军丢盔卸甲的“伤心岭”。
杨春明边走边谈,最终在一张上甘岭战役图片前停了下来。他激动地说:“杨得志将军组织部队,取得了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金城反击战役的伟大胜利,威震‘三八线’。”
1952年7月,杨得志调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协助彭德怀负责作战方面的工作。当时,朝鲜停战谈判处于关键期,美军却单方面宣布谈判无限期休会,并开始主动进攻。
“能否粉碎敌军的战略意图,上甘岭战役成为关键。”杨春明说,战役持续了整整43个昼夜,在3.7平方公里的地区,共发射炮弹超过230万发,双方伤亡约3万人。“我们最终取得了胜利,从而加速了谈判的进程。”
1953年4月,中断数月的朝鲜停战谈判开始恢复。对此,南朝鲜李承晚政权极力反对,并积极谋划“单独北进”,以图破坏停战。为此,志愿军开展金城反击战,在金城地区将战线南推了15公里,并消灭了南朝鲜军4个师。
金城反击战成为朝鲜战争最后一役,最终迫使美军接受停战协定。
1954年10月,杨得志改任志愿军司令员,一直到1955年回国。
乡间故居忆将军
【历史回眸】
抗美援朝,距今已有六十载。记载株洲儿女参与抗美援朝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了一段中国人的保家卫国史。
将星闪耀“三八线”
株洲县人杨得志、醴陵人宋时轮,作为株洲儿女的杰出代表,抗美援朝伊始,便分别率部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杀。
1951年2月,杨得志奉命率第十九兵团入朝作战,后来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参加指挥了许多重要战役,取得了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金城反击战役的伟大胜利,有力配合了停战谈判的斗争,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
战争开始后,宋时轮任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后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任第九兵团司令员,率部入朝作战,参加指挥了第二、第五次运动战役和上甘岭战役,为抗美援朝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
1955年,杨得志、宋时轮均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株洲人的骄傲。
七千株洲儿女抗美援朝
株洲青年踊跃参军参战,先后有7765人应征入伍,加入到志愿军行列。
株洲儿女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在前线英勇杀敌,浴血奋战,为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立下了不朽战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他们有的活捉美军骑兵师副师长,有的奇袭338高地勇立战功,有的与黄继光共同战斗,有的奔战在绵长的运输补给线上,有的在枪林弹雨中救死扶伤,有的还在战斗前线对敌广播,还有的则与战俘展开对话。
战争中,有684名株洲青年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
株洲人民捐款68.79亿元(旧币)
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株洲人民作出积极贡献。
全市各阶层人民响应党的号召,积极生产,踊跃捐献。据统计,共捐人民币68.79亿元(旧币),用于购买“株洲号”战斗机一架、“左权号”战斗机一架、“攸县人民号”战斗机一架、“茶陵人民号”战斗机一架和“酃县号”大炮一门,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前线。
全市各地还纷纷成立抗美援朝分会,积极部署支援前线措施。
一时间,全市掀起抗美援朝的热潮。各处墙壁上、各家门板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热爱和平、保卫和平”等标语举目可见;以抗美援朝为主要内容的秧歌锣鼓、歌声、口号声处处可闻;此外,各地还组织了数万人参加的游行,支持前线的呼声响彻云霄。
株洲儿女血浴“三八线”
【亲历者说】
【讲述者:傅军,志愿军副班长,现在炎陵安度晚年。】
活捉美军副师长
1951年初夏,美军王牌军——骑兵第一师猛攻我军防守的高旺山、高作洞。
一天晚上,我所在的侦察排发起“黑虎掏心”行动,配合大部队反攻。
夜里12点,我们突入到敌指挥所前沿,一连闯过三道岗哨。在一个帐篷里,我们抓获了一个军官模样的男人和一个金发碧眼的女人。后来才知道,是美军第一骑兵师的副师长和他的夫人。
这时,敌人向我们发起进攻。乱战中,掩护我们撤退的排长被打断双腿。我们用担架抬起排长,边打边撤。突然,枪炮声在敌人的身后响起,原来我们的大部队已开始向敌军发起了反攻。
经过激战,我们重新夺回了高地,而我们排也因为活捉了王牌师副师长荣立了集体二等功。
【讲述者:李雨田,志愿军英语播音员,现在株洲安度晚年。】
三八线上对敌播音
上甘岭战役取得重大胜利,朝鲜战场上形成两军对峙的相对稳定态势。
1953年,我与另外9名同志被派往前线,开展对敌广播宣传,广播站名为《和平之声》,与《美国之音》针锋相对。
我们在广播中说“如果你们能听到我们的广播,请朝天打一枪,”他们就放一枪。“如果你们喜欢听这首歌曲,请连放两枪”,他们就连放两枪。
有时,我们也在广播中向敌人承诺:“如果你们愿意走出阴暗、潮湿的地堡听我广播,我们一定保证安全,绝不开枪打炮。”有些胆大的敌兵就三三两两地陆续跨出工事听广播。有的听了几分钟,又想钻回地洞,这时我们接着广播:“请不要害怕,尽管席地而坐,呼吸新鲜空气,舒展一下身心。”
【讲述者:刘辉,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株洲店员工人支援前线
抗美援朝时期,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千方百计支援志愿军。
株洲人民也亦然。我当时是店员工会团支部书记,亲身感受到店员工人的热情。在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工会一方面发展壮大组织,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各项支援前线的活动。
1950年10月,志愿军赴朝参战,党号召广大青年参军参干。我们团支部积极响应,仅仅两个月时间,就有十几位同志参军参干。
此后,店员工会全体成员又同株洲人民一起,捐献了一架飞机支援前线。当时,志愿军代表柴川若同志来株作报告,株洲人民被志愿军的英勇事迹所感动,尽管那时株洲仅300户工商店铺、13万余城乡人民,但捐献热情相当高。
【记者视角】
战火烧到鸭绿江,打碎了中国人民的和平梦想。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迫使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哀叹:朝鲜战争是一场看不到胜利希望的战争。
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事,株洲儿女始终与祖国共奋进——
“多缴一粒粮,就等于多打死一个美国强盗。”株洲人民喊着战斗口号,踊跃缴纳公粮,给前线捐钱捐物;
杨得志、宋时轮等株洲籍将领奔赴前线领兵作战,置生死于度外;
株洲籍战士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许多人长眠于朝鲜的三千里江山。
抗美援朝的胜利,有力地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真理,就是毛主席所说的:“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由新中国的成立而永远宣告结束了。”
战火硝烟弥散,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不朽,中国人民抵御外强、保家卫国的信心树立,中国人民守护和平、建设家园的信念永存。
当前,我们的家园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更加需要继承和发扬抗美援朝的精神和毅力,建设更加美好的新家园。
众志成城,建设美好家园
【延伸阅读】
二战后,朝鲜半岛以“三八线”为界,呈现南北对峙局面。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为维护在亚洲的利益,立即出兵干涉,并纠集15个国家组成联合国军。9月,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援朝原因】
1、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并向朝中边境推进,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这是援朝最主要的原因。
2、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对中国的国内统一战争进行武力干涉。
3、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抗美援朝的过程】
1、1950年10月,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开始。
2、历经五次战役,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胜利结束。
3、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中国为什么要抗美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