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图文:千年黄鹤 重建改造呈新韵

图文:千年黄鹤 重建改造呈新韵

作者: 出版日期:2009.12.17 点击数:0

【报纸名称】:楚天金报

【出版日期】2009.12.17

【版次】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图为:“鹤绕名楼”成为游客心目中的经典记忆(王勇摄)40黄鹤楼成为全国首批5A景区位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盛誉。其始建于三国时期,屡建屡废,最后一次毁于1884年。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动工,1985年6月落成。2007年,黄鹤楼公园成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鹤绕名楼”成经典今年10月4日,武汉高温达31.3℃,直逼百年纪录。当天上午,炎炎烈日下,黄小姐陪着从山东来汉旅游的弟弟,一行5人等候在了黄鹤楼景区的售票窗口前。望着前面排队买票的长长的队伍,黄小姐笑着说:“我来武汉10年,上黄鹤楼已不下十次了,每次都是陪着外地亲朋好友来的。”黄小姐说,在外地游客心目中,黄鹤楼是武汉“绝对”标志性的景点,大有“不登黄鹤楼,就不算到了武汉”的味道。景区负责人称,2004年五一黄金周,千古名楼黄鹤楼演绎了一场“鹤绕名楼”经典记忆。20余只丹顶鹤在景区翩翩飞翔,“鹤绕名楼”成为永恒的经典,也曾使黄鹤楼当年的游客接待量再次攀高。随后,2005年中秋之夜,央视“江城月·中秋情”中秋晚会全球直播,黄鹤楼的美妙夜景传至千家万户;2008年,奥运圣火武汉传递仪式在黄鹤楼“启航”……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使千古名楼的名声更是远播海内外。国运昌盛名楼新生被誉为“天下绝景”的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其间,黄鹤楼兴废建毁多达20余次。据各种文献记载,仅明清两朝的黄鹤楼,因各种原因损毁便达10次之多。黄鹤楼最后一次被毁,是清光绪十年(1884年)的一场大火。从此,黄鹤楼在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整整一百年。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民不聊生、百业凋敝,人们重建名楼的梦想只能是说说罢了。黄鹤楼重建的转机,来自于新中国成立以后。早在1950年6月,在长江大桥的桥址论证之时,重建黄鹤楼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重建黄鹤楼,于1981年10月破土动工,1985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重建施工历经4个年头。新黄鹤楼由建筑设计院向欣然设计,以清同治楼为雏形重新设计,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楼内,张贴有崔颢、李白、王维等历代登黄鹤楼赋诗大家的名篇佳作,一座楼宇能引“名诗千首,雄文百篇”,这足以证明黄鹤楼的魅力。登楼远眺,长江、汉水交汇之处,龟蛇对峙,一桥飞架,三镇鼎立,万舟云集,真乃江城最为雄浑且最富诗意的地方。千古黄鹤楼,再次领骚江南三大名楼。跻身首批5A级景区1985年6月,重建后的黄鹤楼正式开放。江城市民潮水般涌入名楼的情景,至今仍让黄鹤楼公园管理处的老职工们记忆犹新。开放当年的游客量,园方的记载是267万人次,这一纪录一直保持至今。自重建开放至今,黄鹤楼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120万人次以上。2007年,黄鹤楼景区跻身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当年全省仅黄鹤楼和三峡大坝两家景区入选。此次荣升“5A”景区,标志着黄鹤楼景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根据最新的黄鹤楼旅游区总体规划,黄鹤楼旅游区将扩容,并耗资过亿元修建地下停车场,预计明年五一前完工。今后,黄鹤楼将启用新标志。千古黄鹤,重建改造之后终承新韵。(记者朱媛媛通讯员王娟、王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