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委员陈道兴 浮沉创业路 兴旺发展道

委员陈道兴 浮沉创业路 兴旺发展道

作者:曾婷婷 出版日期:2004.11.27 点击数:0

【作者】 曾婷婷

【报纸名称】:四川政协报

【关键词】 冶金材料 有限责任公司 改革开 攀枝花市 民营企业 委员 管理决策 公司董事长 经济效益比较 打工者 

【出版日期】2004.11.27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 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 鱼盐之中,管夷武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 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 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出 自《孟子》的话,我们早已耳 熟能详,无数的事实也向我 们证明:成功并非一蹴而 就,是经过一次又一次挫折 与困境的历练累积的结果。这段话在攀枝花市新兴冶金材料有限责任 公司董事长陈道兴的身上,得到了再一次的印证。$$ 起从放羊娃到厂长$$ 从小,陈道兴在学习上就十分刻苦。因此,他的成绩总是能维持在 一个比较好的水平上。从小学读到中学再到大学,甚至读到研究生,这 样一直在学校接受教育,对当时的他而言,无疑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但现实生活往往不尽如人意。初中毕业后,贫困的家境再也无法支持他 继续求学,陈道兴的求学之路不得不就此结束。虽然心中很无奈,但家 庭的窘况使他很早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因此,他并没有任何埋怨, 主动帮家里放羊,为父母分担家庭的重担,读书即成了放羊娃。$$ 之后不久,乡里的领导让他去放电影。成功的人都是懂得思考、习 惯思考并且善于思考的人,陈道兴也不例外。那段日子里,陈道兴并没 有每天只是放电影,重复单一的程式化动作,而是在一幅又一副闪过的 电影画面前,思考着自己的未来,双眼略过了美丽的电影画面,关注着 社会形势的发展。$$ 1978年,神州大地上开始吹拂改革开放的春风──这是一个发展 的大机遇。正是由于长期对未来的思考和对整个社会形势的关注,让陈 道兴看到了这个大机遇并想要抓住它,为地方和个人都描绘出一个最 灿烂的未来。1985年,陈道兴开始创办乡镇企业。创业之路的起点上,他 与其他人一起合作创办了一个厂。事实证明,陈道兴确实很有眼光和经 营头脑,从批项目到工厂的管理运作,陈道兴无一不表露出过人的才 能,于是,这个厂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初具规模,并且逐渐产生了良好的 经济效益。$$ 与人合办工厂,只是陈道兴创业之路的良好开端。他的才能被广 泛认可,乡上的领导甚至直接叫他自己创业。陈道兴寻思:对啊!干脆 自己办一个厂,看看自己到底能做到哪种程度,同时也可以为当地经 济的全面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创业是艰辛的,总是会遇到很多困 难,所有的资金、设备、人员以及投资开厂所无法预知的投资风险,都 必须由陈道兴一个人去完成,去承担,因此,个人创业需要过人的胆 识和精确的判断。在创办之初,陈道兴就以敏锐的眼光和准确的分析 判断能力,挑中了一个投资不大,但经济效益比较稳定的项目,为其 所创办的工厂走上正轨,打开了局面。创业首先要有创业资金,但陈 道兴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工厂所承接的项目生产所必须的硬件 条件,因此,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找资金,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资金来购置设备和原料,就无法承接任何生产项目。于是,他每 天都不辞辛劳地四处奔波,通过银行贷款和私人借款,终于拿到了20 万的资金,工厂立即开始投入生产,利用攀钢的回收废料来加工产 品。最令人吃惊的是,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陈道兴所创办的工厂所 产生的经济效益就已经把当初所有的创办和项目生产等所投入的资 金全部收回,还上交了利税。如此之快的收益成绩,令人啧啧称奇,陈 道兴那杰出的经营才能又一次被充分展示了。就是这样,凭借着自身 的聪明与奋斗,陈道兴由一个简简单单的放羊娃成为了一个个人创 办企业,管理一个企业的一厂之主。$$ 落从管理者到打工者$$ 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喜欢和人们开玩笑。就在陈道兴白手 起家,初有成效之际,谁也没想到竟会发生这种事情──陈道兴 在自己所创办的企业中,被迫由管理者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打 工者。$$ 1988年,我国政府实行改革开放也已经有相当一段时日了,经过将 近10年的实践,人们对于改革开放的认识应该达到了一个比较全面而 深刻的水平。在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中,“解放思想”四个 字尤为重要,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因为只有真正把思想从落后的传 统观念和僵化的教条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以活络 的思想指导我们的行为,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但是,在当 时,人们的思想并没有完全解放,尤其是地方上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仍 然保守而僵化,甚至脱离现实。陈道兴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个别领导 固守着保守僵化的思想观念,不论实际情况如何,只是一味地以自己的 老旧保守的观念来衡量现实,对陈道兴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大浪潮中, 以过人的才能创办个人事业等行为不以为然,甚至抱持着主观排斥的 态度。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的行为便令陈道兴陷入困境,万般无奈之下 只好由管理决策者的身份转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者,每个月只 有106元的工资。而且为了自己辛苦白手起家的企业能够正常运作、一 直发展下去,陈道兴常常是四处奔波,还要自己掏腰包付差旅费。$$ 再起金子总会发光$$ 正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由管理者变为打工者,对陈道兴这块金 子而言,不过是光芒暂时被掩盖而已。之后,乡上公开招聘厂长的决定 为陈道兴拨开了掩盖在身上的尘土,让他看到了改变现状,大展宏图的 希望。于是,他积极报名参加。在此次的招聘中,进入最后一关考核的一 共有6位候选人,但谁也没想到,最后的厂长人选居然是以一种完全出 人意料的方式确定下来的。在最后的考核中,并没有出现人们预期的激 烈竞争局面,当其他五位竞聘者知道陈道兴和他们一起竞争时,居然一 致坚决地提出退出竞争,这样,陈道兴就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厂长,再次 走到了管理决策者的位置上。而这些竞聘者一致退出的理由也惊人地 一致:陈道兴有绝对的能力把工厂带向更好的未来,他的能力和为人有 目共睹,我们相信他!他当厂长,我们心服口服!这一番话是对陈道兴金 子价值的再次肯定。$$ 1992年,攀枝花开始出现了私营企业,陈道兴又开始思考,在种 种考验之下,为了工厂的未来发展,他开始产生拥有一份真正属于 自己的事业的想法。机遇稍纵即逝,时间从不等人,想到就要去做! 于是,陈道兴开始积极为此奔走。当时的盐边县工商部门并不批准 民营企业,但陈道兴没有因此打退堂鼓,他另觅渠道,向该县的人 大反映情况和自己的意愿。终于,陈道兴在1992年底成立了盐边县 第一家注册的私营企业──攀枝花市新兴冶金材料厂(后更名为攀 枝花市新兴冶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由此,陈道兴开始了他的事 业高峰。$$ 新成立的攀枝花市新兴冶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继续从事以前的利 用攀钢废渣提炼铁合金产品的项目,并在1993获得有关部门的批准,开 始大量生产。四年的时间,该公司偿还银行贷款40万元,同时,还在1996 年斥资180万元买下了当时陈道兴所创立的红格电冶厂。至此,陈道兴 所拥有的两家企业都是用废渣生产,年销售额达1500万元,每年上交利 税100万元左右。$$ 陈道兴的创业之路走到今天,正是最辉煌的时期。但在发展个人事 业的同时,作为政协常委的他,也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了促进盐 边经济的全面发展,他积极帮助才开始起步的民营企业20多户,借出资 金80万元;积极参与政协工作,为盐边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除此以外, 他热心资助贫困生继续求学。他一直认为,一个人好不算好,大家都好 才算好。

3 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