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陈道吉:情牵桑榆幸福天

陈道吉:情牵桑榆幸福天

作者: 出版日期:2014.07.23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四川经济日报

【出版日期】2014.07.23

【版次】第05版(人物·综合)

【入库时间】20140820

【全文】

初见蓬安县正源镇敬老院院长陈道吉,年逾花甲的他脸上已显露些许皱纹,头上密布斑驳银发,目光里却时时流动着慈善、亲和之光。这样一位普通的老人,却将一座普通的敬老院建设成了省二级敬老院,获得“四川省敬老文明号”称号,连续两年被蓬安县政府表彰为“十佳敬老院院长”。

规范管理推进院务建设

“我只是干了本职工作,组织给了这么多的荣誉。”在荣誉面前,陈道吉显得很质朴。

事实上,当初来敬老院工作,陈道吉还经历了一次颇为艰难的抉择。2012年之前,他在成都一家公司从事管理,年薪4万多元。随着年龄增长,陈道吉思乡心切,2012年初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

当时,镇上投资新建的敬老院落成,正在苦苦寻找懂管理的人选,镇领导便动员陈道吉应聘院长。陈道吉很犹豫,敬老院成天将面对的都是老弱病残,劳心费神,“根本不可能清闲自在,干不好还会辜负组织的期望。”但有着40年党龄的他还是清醒地认识到:组织有困难时想到自己,是信任更是责任,没有理由不为组织分担。

2012年7月28日,陈道吉挑起了院长的担子。

陈道吉从敬老院的日常管理抓起,全面促进院务工作日趋规范。他大力开展评选优秀老人活动,进一步凝聚人心,整顿秩序;组织推选专人负责安排膳食,坚持每月进行一次大检查,始终保持好院内良好的环境。

在陈道吉的努力下,如今的正源敬老院,树木成荫,窗明几净,整洁有序,处处显现出桑榆晚年的美好景象。

真心关爱建立深情厚谊

“当好院长不是图享受,更不是要索取,而是要一心为老人服好务。”两年来,陈道吉始终将关心、照顾、服务好五保老人作为己任,处处不忘他们的困难疾苦。

去年3月,老人宋代学头部得了疱疹,又痒又痛,寝食难安,成天在室内像孩子一样哭啼。陈道吉耐心地开导他:“我们有责任义务帮助你,要树立起好好生活的信心”。陈道吉亲自护送他到医院,专门安排人照顾。通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宋代学的病症得到治愈,他逢人便说:“若不是陈院长的真心帮助,还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样。”

两年来,全院的老人从生病到住院,陈道吉都会自己掏钱买东西慰问,却从未向院里报销一分钱。春节侄女给他拜年送的牛奶、茶叶,他转手便给了院内老人。

陈道吉所办的一些好事实事,老人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院内一煮好吃的,陈道吉一旦迟迟未到,老人都像在家里等待亲人一样,翘首盼望耐心等待,生怕他吃不到……

全面发展打造幸福乐园

正源敬老院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良好的住房环境、齐全的设施、快乐和谐的生活,让周围的群众赞不绝口。

为调动老人以院为家的激情,陈道吉组织建立了生产、生活等小组,将院内的20多亩土地交给了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老人来耕种,鼓励老人种菜、养猪、养鸡、养羊,对出产的农产品按市场价格收回,并按院内确定的集体、个人分配比例兑现分红,有效调动了老人参与生产的积极性。通过陈道吉的艰苦努力,全院年出槽肥猪6头,养羊8头,柑桔2000斤……农副业折款达10万元。

目前,正源敬老院由18位老人陆续增加到31人,现在又有40多人向政府申请入驻。孤寡老人何元明动情地说:“敬老院就像一块巨大的磁场,深深吸引着我们到这所乐园颐养天年。”

唐道禄郭涛四川经济日报记者李阳文/图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