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章和他的人生追求
【作者】 江小鹰
【报纸名称】:
【关键词】 人生追求 化学计算 国教会 未开垦的土地 近代福建 最低生活标准 执着追求 图书管理员 电灯费 写作计划
【出版日期】2000.07.12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翻开中国近代史,有一个闻名遐迩 的名字扑进眼帘。它就是马尾。马尾的罗 星塔下有一位老人,他走过了77载的沧 桑岁月,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风雨飘摇, 在逆境中,苦苦地探索和追求,用他的 笔,描绘马尾的历史画卷。他撰写过《马 尾风光》、《马尾史话》、《马尾文物题刻诠 释》,担任过《中国近代舰艇工业史料集》 (140万字上海出版社出版)的编审,许多 学术论文及文章刊在《光明日报》等国家 级报刊杂志上。关于马尾“中国塔”的说 法,就是他从浩如烟海的史料记载中查 找验证的。近代福建采用罗星塔水面作 为基准面的“罗零高度”,他曾经三下长 乐营前的伯牙潭寻找和查证,他还是个 科普作家,他编著的《碳酸气的行踪》、 《化学计算方法》、《农业战线上的化学》、 《氢的世界》等图书,先后在上海和福建 出版。这位敢于与命运抗争,执着追求的 老人就是陈道章。$$ 立志报国$$ 1923年,罗星塔下一户陈姓人家中, 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取名道章,意为按章程走正道,日后 出人投地。道章自幼聪慧、天真活泼。七岁时,父亲送他 上小学。1942年春,毕业于勤工学校高级机械科。但他不 想过早地跨入社会,而是选择了更高层次的深造。1944 年秋,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美国教会办的协和大学化 学系,从此他在化学的科学领域里自由地遨游,他如饥 似渴地钻研,还会写一手好文章,参与《协大校刊》的编 辑工作。八年抗战期间,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一心 想当学者的陈道章,抱定了救国救民的决心。他开始接 受新思想、新思潮,发表文章评击时弊,参加了中共地下 党──城市工作部,担任学生会的常务理事,并任总支 部书记,在“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斗争洪流中,积 极参加和领导地下组织的各种活动。$$ 1948年秋天,他化学系毕业,取得理学士学位。他动 员毕业的党员回家乡独立工作,开展游击战,他自己往 闽西一带,以当教师为掩护,继续开展工作。协和大学是 美国教会创办的大学,可以换取纽约州立大学文凭而赴 美,但一心爱国报国的陈道章,却宁愿冒着生命危险,输 送一批批专业人员支援游击队。$$ 福州解放后他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不得不接受 各种各样的审查。当年的理想和壮志化为乌有,他被拒 绝于千里之外,饱受鄙夷和痛苦的煎熬。直到1956年6 月,中央下令平反,他才恢复了党籍和工作。但是,长期 的颠沛和磨难,他染上了多种疾病,才36岁,却因为“年 老体瘦”被迫退职。$$ 著书立说$$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太多的政治运动,使陈道 章远离政治,专心于学术研究。1960年2月,他的《碳酸 气的行踪》在上海出版,接着《化学计算方法》、《农业战 线上的化学》等又在上海、福州出版。$$ 1959年,他应上海出版社之约,编写《中国化学 史》。当时的中国化学领域,是一片未开垦的土地,虽有 先行者,却凤毛麟角。陈道章决心从浩瀚的典籍中,将它 精心地梳理出来。$$ 那时的写作条件相当差。时逢国家自然灾害,国家 规定的最低生活标准:每月26.6元,他却把生活费限在 最下限,每月10元。除了买一点米以外,自己种些菜。一 日三餐改为两餐,没有钱交电灯费, 只好点煤油灯。为了查找资料,那些 日子,他天天泡在图书馆里,饿了啃 酸菜饼,渴了喝凉水。为节省时间他 以农村文化站的名义借书。连借几 次,图书管理员发现他不对,一般农 民不看专业书籍,后来只好参进连环 画或图书之类,用麻袋装起来,扛到 马尾家里,挑灯夜战。$$ 千辛万苦,刚刚把书稿写出,出 版之事却因各种原因而搁浅。$$ 直到1999年,福建科技出版社 决定出版,因考虑此书太专业,省里 专门拨了5万元经费支持,现在此书 正在最后的装订阶段。$$ 执着追求$$ 人生天地间,要作顶天立地之 人,立下大志,勤勤恳恳为人类多做 贡献,这是陈道章一生的追求。无论 是在那个“腥风血雨”的漫长岁月,还 是风和日丽的今天,他对生活始终持 着坚定不移的信念。1985年,党的十 一届三中全会后,他的“历史问题”才真正澄清,几十载 的“阴影”,终于烟消云散。他复出后担任马尾区政协副 主席,福州市科协副主席。从1986年退休至今,写出了 《船政大事记》等著作,字数达100多万字。虽然年近古 稀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始终交织着对生活和事业的炽 爱。他和青年人一样热心于公益事业,身兼数职,忙忙碌 碌,顶着烈日酷暑,到各地抄录碑文,风雨无阻。$$ 许多人不理解他对事业的那份眷恋之情,几十年 背着“黑锅”吃尽苦头,晚年了应该享清福。他却认为: 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中,要像点燃的蜡烛,有 一分热,发一分光。他淡泊于名利,他写的那些著作, 有相当一部分是内部印制,不仅拿不到稿费,而且还 要为筹集印刷操心劳神。他全然不顾这些个人得失, 还雄心勃勃地拟定写作计划,把日后安排得满满的。 他现在还是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 去年还被省、市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先进个人, 他像一株历经风霜的劲松,傲然挺立。
- 1、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历史的必然 作者:梁明 年份:2004
- 2、李清照研究二题 作者:乔力 年份:1984
- 3、随缘 作者:邵志业 年份:2001
- 4、不亦寻常小浪花——记白雪梅和她的粤剧艺术学院 作者:浮生 年份:1997
- 5、“我们记者应是美的使者”——记穆青重访新疆 作者:武纯晨 年份:1991
- 6、对发展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访云南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周 作者:艾晓晴 年份: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