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陈道荣:追风逐日的转型

陈道荣:追风逐日的转型

作者:刘琼 出版日期:2011.05.31 点击数:0

【作者】 刘琼

【报纸名称】:第一财经日报

【出版日期】2011.05.31

【版次】第C2版(前沿)

【入库时间】

【全文】

油价蹭蹭上涨,开车族们心惊肉跳的同时总在期待,要是汽车不用汽油,只要晒晒太阳就能跑该多好啊。

在陈道荣看来,这个理想正在走向现实。华仪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道荣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其下属自主研发的碟式斯特林太阳能聚光热电系统去年10月首次成功发电,其光电转换效率比传统光伏电池高出1倍左右,现在已经小批量投产了。

“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是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也是华仪将要聚焦的领域。”陈道荣说。

追风逐日谋转型

“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双重挑战的背景下,这些安全的清洁能源的需求将会上扬。”陈道荣说。有迹象显示,在本次日本核事故爆发之后,法国、英国等全球各国在检讨核电发展规划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太阳能、风能产业的补贴政策扶持力度。

在陈道荣看来,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密不可分。去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与之相对应的是,能源消费量快速增长。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2.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9%。按照“十二五”规划,我国GDP增长年均将保持8%左右,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强。

陈道荣介绍,华仪目前的主营业务紧密契合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方向,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我们正在加快速度发展。”就在4月中旬,华仪电气刚刚中标了山西43台1.5 MW 风力发电机组。他认为,新能源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与传统能源相比不依赖外部能源,不存在碳排放等环境成本问题,是传统能源的重要补充形式。在全球范围内看,风能、太阳能等其他新能源占总能源的供应比例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另一方面,在国家宏观政策层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为新能源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陈道荣表示,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政策,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根据规划,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争取达到15%左右。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居世界首位。截至2010年底,中国全年风力发电新增装机达160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182.7万千瓦,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新能源产业适应了低碳发展、绿色发展的历史趋势和潮流,将成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点。”陈道荣认为,按照“十二五”规划,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至1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使新能源面临着巨大的政策效应和经济效应,因此,新能源领域的产业革命,将代表经济未来转型的方向。

转型难于西天取经

陈道荣的家乡温州柳市是低压电器之都,但是他创业之初却“不务正业”地先做高压电器,后来“乘风而上”转向做风机,现在又“豪情逐日”转向太阳能。

谈起转型,陈道荣表示,就好像唐僧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那样。在他看来,新能源行业是个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性的行业,需要长期投入。

但他也意识到,目前新能源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制约性因素,比如成本方面,风能和太阳能的成本分别是火电的1倍和4倍,这部分是因为技术阻力,新能源一些关键设备还需要进口。

“华仪在这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陈道荣说,比如自主研发的碟式斯特林太阳能聚光热电系统,组合应用了多项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使这一新系统的光电转换效率高达31%以上,远远高于常规光伏电池发电系统的光电转换效率。

风电方面也是如此,2007年,华仪自主研发成功78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随后与德国艾罗迪能源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联合设计开发1.5兆瓦风电机组。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华仪已成为拥有自主研发能力、贯穿产业链上下游、有参与海外市场竞争能力的风电设备供应商。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新能源成为贸易摩擦新热点,个别国家已经发起对太阳能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比如去年10月15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启动对华清洁能源有关政策和措施的301调查。

陈道荣表示,清洁能源未来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新领域,谁在该领域占优势,谁就可能对未来世界经济竞争的新格局,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它是国际竞争的焦点,美国也因此对中国近年来清洁能源的发展有些担心。

虽然华仪目前在出口海外的过程中,暂时还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但他认为,“中国新能源产品在国外引发贸易纠纷,往往是由相关产品的低价格引起的。”在海外扩张中,中国新能源企业不能仅仅依靠产品的低价格优势,而是要全面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美誉度。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