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悟戏”
【作者】 王林
【刊名】安徽新戏
【关键词】 艺术形象 《牡丹亭》 戏曲演员 “悟” 性格特征 第一自我 内心视象 双重人格 明代戏剧 四功五法
【摘要】,这是演员创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众所周知,艺术家在创造艺术形象之前,往往先“看”到了他,很具体地看到他在虚构的艺术世界里一点一点动了起来,然后才能创造成直观的、能为人们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这方面古今中外有很多例子,如唐代诗人贾岛的“推敲”佳话,就是边吟边悟。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不仅明确要求演员“为旦者常作女想,为男者常欲为其人”;他自己在创造《牡丹亭》中柳梦梅的艺术形象时,竟躲到柴房里与剧中人同声一哭。当代著名演员石挥,创造过几十个从性格特征到外部造型都截然不同的形象,就是他习惯于对自己未来的舞台形象进行“角色雕刻上的想象与观察”的结果。这种“想象与观察”也就是“悟”戏。此外,上世纪末法国著名演员、表现派大师哥格兰在他的《演员的双重人格》中明确指出,演员的“第一自我构思或者不如说按照作者的划想象出将要扮演的人
【年份】1999
【期号】第3期
【所属分类】 J812
相关文章
- 1、也是一个志诚种——谈谈《牡丹亭》中柳梦梅的性格特征 作者:王荣 年份:2008
- 2、至情至性,真爱永恒:杜丽娘性格特征分析 作者:韦馨 年份:2013
- 3、戏剧表演中的人物情感 作者:孙丽新 年份:2004
- 4、世间只有情难诉:《牡丹亭》述评 作者:邹自振,董瑞兰 年份:2012
- 5、浅谈昆剧的继承与发展:为上海昆剧团建团二十周年而作 作者:蔡正仁 年份:1999
- 6、从梆簧的兴衰看商品经济条件下戏曲的生存和发展 作者:刘文峰 年份:1996
热点排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