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景物语言绘颦儿
【作者】 邹光椿
【刊名】修辞学习
【关键词】 曹雪芹 《牡丹亭》 语言 《红楼梦》 林黛玉 景物 出乎其外 景语 艺术形象 手法
【摘要】之情。明代胡应麟则结为:“作诗不过情景二端。”(4)曹雪芹对于传统手法成竹在胸,《红楼梦》中多层次、多侧面地以景寓情来雕塑作者笔下的第一宠儿──林黛玉,让颦儿与景物语言如影随形似地浮现在读者面前。 “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营构竹景语言,隐示人物性格命运 林黛玉是个悲剧人物,寄寓着作者美学理想。在曹雪芹看来,黛玉的美,最集中体现在敢于与世抗衡,具有竹子宁折不曲的特性。于是作者巧妙地营构竹景语言,隐示寄人篱下少女的孤独与忧伤。书中五次描写潇湘馆外的竹景,在不同人物眼光中,竹子形态摇曳多姿,却喻情各异。17回,贾政们首进潇湘馆,见到是“千百竿翠竹这映”,⑤这幽静“好个所在”,后来便是它的女主人林黛玉孤独忧伤的香闺。26回,怡红公子多么欣赏潇湘馆竹子“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在他看来森森茂盛的凤尾竹,在和风吹动下发出似细细...
【年份】1999
【期号】第5期
【所属分类】 H15
相关文章
- 1、《牡丹亭》与《红楼梦》——一次跨越体裁和时间界限的比较研究 作者:姚莽 年份:1997
- 2、《牡丹亭》与《红楼梦》 作者:刘梦溪 年份:2004
- 3、日月相映,照世同辉:论《红楼梦》与《西厢记》 作者:胡文彬 年份:1995
- 4、从林黛玉形象塑造看《红楼梦》人生价值取向 作者:李献芳 年份:1999
- 5、从《红楼梦》看曹雪芹的文艺思想 作者:王卫民 年份:1978
- 6、异质环境──论《红楼梦》环境与人物对照的审美心理效应 作者:杜奋嘉 年份:1994
热点排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