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牡丹亭》的知己之叹
【刊名】大众文艺
【摘要】《牡丹亭》被众多研究者批判,认为没有上升到悲剧的高度,其结局没有走出大团圆模式。但纵观《牡丹亭》的架构和语言不难发现作品传达了深层次的思想感情和先觉性的社会探讨,其超越时代的个性解放观点必然造成作者个人的历史孤独感,促使作者借助文本创作抒发时代局限带来的知音之叹。
【年份】2012
【期号】第7期
【所属分类】 I207.3
相关文章
- 1、论《牡丹亭》的知已之叹 作者:王奕涵,俞益婷 年份:2012
- 2、杜丽娘形象的悲情色彩解析 作者:王小丽 年份:2010
- 3、情之所钟 正在此辈--从杜丽娘到林黛玉 作者:单世联 年份:1990
- 4、《牡丹亭》悲剧审美形态论 作者:何小平,曾艳 年份:2007
- 5、法海的悲剧 作者:王重旭 年份:2013
- 6、中西悲剧审美差异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比较研究 作者:高翠花 年份:暂无
热点排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