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意与译味:读汪榕培英译《牡丹亭·闺塾》
【作者】 李瑞凌
【刊名】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 汪榕培 汪榕培 《牡丹亭·闺塾》 《牡丹亭·闺塾》 译意 译意 译味 译味
【摘要】汪榕培在戏剧《牡丹亭·闺塾》的翻译上运用了3种翻译策略:舍意取味、意味兼得和化意入味。译意是基础,在译意和译味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译味是他翻译的主旨和目标取向。在译味过程中,他不拘泥于原作的表达形式,在忠实原作意味的前提下,大胆地进行再创作,表现了原作的神韵。
【年份】2011
【期号】第10期
【所属分类】 H315.9;I046
相关文章
- 1、怎一个“闹”字了得——谈《牡丹亭·闺塾》的喜剧氛围 作者:何铭 年份:2002
- 2、尴尬人逢尴尬事——《牡丹亭·闺塾》中的陈最良 作者:戴元枝 年份:2004
- 3、可译·常译·非常译:汪译《牡丹亭》双关翻译拾零 作者:李瑞凌 年份:2012
- 4、也谈翻译补偿--浅析汪榕培教授《邯郸记》的补偿策略 作者:叶玮玮,杨俊光 年份:2014
- 5、也谈翻译补偿:浅析汪榕培教授《邯郸记》的补偿策略 作者:叶玮玮,杨俊光 年份:2014
- 6、在情与理的冲突中凸显人物个性——《牡丹亭·闺塾》备课札记 作者:石群英,曹勇军 年份:2002
热点排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