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格物”、“致知”的阐释看泰州学派的演进:以王艮
【作者】 姚文永
【刊名】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断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过程。泰州学派的发展尤具有代表性,从王艮的"淮南格物"之说发展到李贽的"童心"说,既是对阳明先天预设之"良知"的不断消化的过程,也是对"良知"系统不断重建的必然;把"良知"先天预设还原到后天实践的演进,既是消融和降低"良知"动态性的过程,也标志着阳明心学的终结。
【年份】2012
【期号】第3期
【所属分类】 B248.3
相关文章
- 1、《颜钧集》与明代中后叶的平民儒学 作者:陈寒鸣 年份:1997
- 2、朱熹和陆九渊的“格物致知”说辨析 作者:刘正平 年份:暂无
- 3、陆王心学教育思想论略 作者:黄明喜 年份:2009
- 4、明清之际士人对西方自然哲学的反应 作者:孙承晟 年份:暂无
- 5、王夫之与程朱陆王格致论比较 作者:章启辉 年份:2002
- 6、《牡丹亭》之“至情”与泰州学派的戏剧精神 作者:陈燕华 年份:2014
热点排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