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山铀矿田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作者】 吴玉
【作者联系方式】暂无
【会议名称】暂无
【会议地点】暂无
【关键词】 相山铀矿田 成矿流体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探讨 成矿模式
【摘要】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等几个方面,对成矿流体特征及来源做了探讨,主要取得以下几点认识:1、矿田内围岩蚀变种类繁多,并相互叠加,但仍可显示其分带性,从矿体到围岩可依次划分为5个带,分别为矿化中心带(萤石化+水云母化+碳酸盐化+硅化)、矿旁蚀变带(红化+绿泥石化+弱萤石化+弱硅化)、近矿蚀变带(强绿泥石化+水云母化)、远矿蚀变带(钠长石化+水云母化)和微弱蚀变带(弱水云母化)。从矿化中心带到微弱蚀变带,蚀变强度减弱,蚀变新生矿物种类减少;靠近矿化中心主要以萤石、伊利石、方解石等酸性蚀变矿物为主,远离矿化中心的主要以绿泥石、钠长石等碱性蚀变矿物为主。在时间上显示为先碱后酸的特征,说明相山铀矿田至少经历了两次热液蚀变过程。2、蚀变过程中,主量元素Ca、Mn、K等明显增高,SiO2、Na2O含量逐渐减少,矿石中Al、Fe、Ca、P、Ti等元素含量较高;在钠长石化、绿泥石化、水云母化蚀变中,Na明显富集,流体呈碱性溶液,发生了以钠长石化为主要特征的碱性蚀变。而萤石化则主要是Ti、P的大量富集,表明在萤石化过程中流体转变成酸性溶液,进一步证实相山铀矿田存在两期性质不同的成矿流体。3、微量元素分布模式显示Th、Rb明显富集,Ta、Nb、Ce、Zr、Hf、Sm、Y和Yb轻微富集,Sr、Ba、P、Ti明显亏损,Mo、W、Pb、Zn可以作为指示元素寻找铀矿化,成矿热液富含Sr、Th、P、Y、Yb等不相容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从围岩到矿石稀土元素总量(ΣREE)尤其是重稀土元素逐渐增高,表明铀矿化与稀土尤其是重稀土元素密切相关,反映成矿物质来源具有深源特征;成矿流体中富集含碱元素(Li Cs等)、过渡元素(Sc Ti Y Mo等)、LILE(Rb Sr等)、HFSE(Nb Zr Hf Th),表明相山铀矿田成矿流体具有幔源特征。4、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均一温度范围为118.0~417.0℃,主要成矿温度在220~327℃范围内,成矿流体属中-高温,中-低盐度(2.4~21.3%)、低密度(0.53~1.08g/cm~3)、温度-盐度双变量图显示,成矿流体存在混合作用,表明成矿流体中既幔源流体,也有大气降水作用。计算获得的理论成矿压力P1为131.25×10~5~525.19×10~5Pa;矿床的理论成矿深度为0.43~1.75Km,平均成矿深度约在0.91Km,指示着深部应有较好的找矿前景。5、通过碳、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热液中的C主要来自深成CO2,可能与地幔去气作用有关,硫同位素研究表明,S主要来自成矿流体循环过程对流经围岩中硫的萃取和淋滤。6、通过对相山铀矿田成矿流体的特征及来源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前人对研究区成矿物质来源,成矿年代学研究成果,通过分析相山铀矿田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及所经历的重大地质事件,探讨并建立了可能的相山铀矿田成矿模式,即与地幔流体有关的成矿模式。
【召开年】暂无
【载体】暂无
【出版社】暂无
【所属分类】 P619.14
【录入时间】2013-01-01
- 1、江西省相山铀矿田成矿模式探讨 作者:邵飞,陈晓明,徐恒力,黄辉明,唐相生,邹茂卿,何晓梅,李梅 年份:2008
- 2、相山铀矿田特富矿成矿模式 作者:温志坚,杜乐天,刘正义 年份:1999
- 3、相山铀矿田一种可能的成矿模式及资源潜力分析 作者:邵飞,邹茂卿,崔满生,徐恒力,胡荣泉,何晓梅 年份:暂无
- 4、相山火山热液型铀矿田富矿成矿作用 作者:温志坚 年份:暂无
- 5、水—岩相互作用及其与铀成矿关系研究 作者:邵飞 年份:暂无
- 6、水—岩相互作用及其与铀成矿关系研究:以相山铀矿田为例 作者:邵飞 年份: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