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乐安流坑村传统乡村聚落景观的文化解析
【作者】 姚妍
【作者联系方式】暂无
【会议名称】暂无
【会议地点】暂无
【摘要】极的作用。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和对流坑村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运用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三分法”,对流坑村传统乡村聚落景观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度挖掘,并探讨了文化对其聚落景观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流坑村传统乡村聚落景观的文化主要由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三部分组成。(1)物质文化层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及地域环境因素等对聚落景观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聚落景观文化对环境产生的适应性回应。丰富的木竹资源和石资源决定了村民的主要经济活动,孕育出独特的石文化,同时,这些天然材料的使用限制了村中传统民居的平面形制及体量,使其大都为跨度较小的低层穿斗式建筑。民居建筑中的柱础结构、深出檐结构、“天井院”结构、高窗及天眼的设置和村中排水系统的布置则是聚落主体对所处地的气候条件作出的适应性回应。(2)制度文化层主要包括社会制度文化层和宗教制度文化层,前者如土地制度、宗族法制、封建礼教制度、科举制度等,主要影响着聚落的生活形态和景观形态,形成了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文明特色、宗族至上的社会权力结构和数量众多的纪念性文化建筑等;而后者如傩文化、杂神信仰、道教文化、外来宗教文化等,则主要作用在聚落的空间形态上,衍生出戏台空间、人神共居空间和祭祀空间等。(3)精神文化层主要表现了思想观念与聚落景观的关系,包括杨公风水、传统防御思想、自然审美观对聚落选址及空间布局的影响,而王阳明心学则与聚落社会关系构架形成了互动的关系,成为宗族加固自身权力结构的工具。
【召开年】暂无
【载体】暂无
【出版社】暂无
【所属分类】 TU982.29
【录入时间】2013-01-01
- 1、乐安流坑村传统聚落形成与演变的特色探讨 作者:许飞进,刘强 年份:2008
- 2、千古文化名村:江西乐安流坑村 作者:彭明瀚 年份:1998
- 3、流坑艺术特色研究 作者:王春阳 年份:2007
- 4、“千古第一村”流坑 作者:季晓燕 年份:2010
- 5、“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海源园林别墅中的绿色曲调 作者:林小峰 年份:2011
- 6、少年纪忆中的人物 作者:李虎山 年份: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