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流视野下的《牡丹亭》
【作者】 原辉
【作者联系方式】暂无
【会议名称】暂无
【会议地点】暂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彼得·塞勒斯 彼得·塞勒斯 陈士争 陈士争 跨文化交流 跨文化交流 文化霸权 文化霸权
【摘要】的美国文化特点而引起了学者和媒体的共同关注。 首先,美国舞台上的两个《牡丹亭》都打破了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演员中心制原则,导演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意图决定了演出的面貌和特点。彼得·塞勒斯从情色角度对《牡丹亭》进行了大胆的解构,并综合运用了中西不同的戏剧表演形式,因此被称为“后现代杂沓”版《牡丹亭》。陈士争以忠实于原著为特点,并在舞台上使用了各种各样的中国传统表演形式,因此被称为“传奇”版《牡丹亭》。由于两个美国《牡丹亭》与中国的传统演出大相径庭,观众对它们褒贬不一,因此中外学者展开了对传统与创新的大讨论。 其次,透过导演的文化身份我们可以发现,东西方的文化权力关系依然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中。美国人以能够最先上演全本《牡丹亭》而炫耀他们的文化胜利之姿,而华裔导演却在使用各种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折...
【召开年】暂无
【载体】暂无
【出版社】暂无
【所属分类】 I207.3
【录入时间】2008-01-01
相关文章
- 1、青春版《牡丹亭》印象——兼与陈士争版比较 作者:刘淑丽 年份:2006
- 2、在边缘的边缘表现自我:欧阳昱小说《英语班》的后殖民解读 作者:张丽丽 年份:2013
- 3、跨文化交流中如何体现“礼”的文化内涵 作者:黄洪波 年份:2004
- 4、赣剧走进牡丹亭 作者:阿民,忠人 年份:2005
- 5、姹紫嫣红《牡丹亭》 作者:白先勇,单昕 年份:2005
- 6、因情而生的昆曲:《牡丹亭》 作者:于岩 年份:2010
热点排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