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学位论文>  孔子诗教的历史渊源:试探周代礼官制度中的诗教

孔子诗教的历史渊源:试探周代礼官制度中的诗教

作者: 吴昌政 日期:2014.11.15 点击数:0

【作者】 吴昌政

【作者联系方式】暂无

【会议名称】暂无

【会议地点】暂无

【关键词】 诗三百 诗教 乐教 孔子 周礼 礼官 赋诗

【摘要】度以及詩三百的流傳途徑息息相關。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作為對孔子詩教之歷史淵源的考察,也可以視為對中國詩教探本溯源的嘗試。
本文所稱的「詩教」,指的是古代以詩三百的相關篇章作為教本的教學活動。本文探究的焦點,包括了周代詩教得以成立的基礎、背景,以及它實施的情況、應用的功能,與具備的內涵特質。我們發現,詩文本的性質、詩文本的流傳途徑、詩文本的應用功能,是掌握詩教問題的重要線索,而本文的論述也圍繞著這三條彼此交縱的思路進行。
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本文從周代禮官制度的相關文獻記載切入,針對「孔子詩教的歷史淵源」這個論題,提出如下的初步結論:
(一) 詩三百是禮樂文明的產物,其內容關乎政教文化,是周代詩教的基礎。
(二) 周代詩教主要由禮官負責,其授受途徑有二──樂官詩教與國子詩教。
(三) 周代樂官詩教以服務典禮儀式的奏樂歌詩為主,樂「德」乃其核心精神。
(四) 周代國子詩教以「導廣顯德,以耀明其志」為綱領,意在培養貴族君子。
(五) 春秋時代「賦詩」、「引詩」的活動體現了周代詩教的功能與內涵特質。

【召开年】暂无

【载体】暂无

【出版社】暂无

【所属分类】 B222.2;K224;D691.42

【录入时间】2014-11-15

3 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