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学位论文>  胡应麟诗学研究

胡应麟诗学研究

作者: 王明辉 日期:2004.01.01 点击数:0

【作者】 王明辉

【作者联系方式】暂无

【会议名称】暂无

【会议地点】暂无

【关键词】 胡应麟 诗薮 本色 格调 神韵

【摘要】贞、王世懋兄弟的交游。指出胡应麟的思想受到王氏兄弟的很大影响,《诗薮》的创作也与王世贞有一定关系。《诗薮》主体基本完成于1588年夏或更早,首次刊成于1590年。 第二至五章集中讨论胡应麟的诗学体系,该体系以辨体思想为核心,在三个不同的层面上得以体现。 第二章讨论辨体思想,这是胡应麟诗学的核心和基础,他讲求以“本色”辨体,提出了古体与近体两种诗歌审美标准,并具体运用于各种体裁之间的辨析。 第三章论述“法、悟、化”三阶段的创作理论,胡氏融合了七子派重法与重悟的两种观点,并上升到“化”的境界,从理论上完善了学习创作的全过程,是对李梦阳、何景明“法、悟”之争的理论解决。 第四章论述“体格声调”与“兴象风神”并重的审美理论,胡应麟将艺术审美的外部形式与内部风格结合起来,并采取了高扬格调、突出神韵、淡化性情的做法,实际上是以神韵补救格调之弊端。 第五章论述诗歌史论,胡氏遵循“尚古尊雅”的基本原则来衡量诗歌的发展,认为后世诗歌的发展逐渐偏离了正轨。他以“体”、“格”作为基本理论范畴,从而得出“体以代变,格以代降”的结论。胡氏以气运作为推动文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将易经的辩证法思想与气运结合起来,得出气运升降相倚、文学随之盛衰相间的结论。 第六章讨论胡应麟的历史地位,首先辨析了钱谦益对胡应麟评价的主观与偏激,其次探讨了《诗薮》在批评史体制上承前启后的意义,最后结合前人对胡应麟的评价,指出应该重新认识胡应麟的历史地位。 第三部分为附录,收集了七篇目前未刊的胡应麟著作序文,并考察了胡应麟现存著作的版本,俾有助于今后的研究。

【召开年】暂无

【载体】暂无

【出版社】暂无

【所属分类】 I207.22

【录入时间】2004-01-01

3 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