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老学初探
【作者】 詹刚
【作者联系方式】暂无
【会议名称】暂无
【会议地点】暂无
【关键词】 北宋文学 老学著作 心性学 苏辙 王安石 《老子注》
【摘要】人人相同,但人们总会为外物所蔽,为各种情绪所困扰,因而总会“失性”,在对峙生命“失性”的问题之下,就应该“复性”,而“复性”的手段最重要的在于认识到“无物非妄”,对事与物要“以无心遇之”,这样就能“物物而不物于物”,最终达到至人“足性”、“畅性”之境界,这个境界被描述为“不勉而中,不思而得,物来而能应”。本文还对这种“复性”说的构成作了一定程度的探讨。这种“复性”说是一种三教融合的形态。其中的“性”论基本上来自佛教,而修养论则多为禅宗止观说与庄子“坐忘”、“心斋”说的结合,其所追求的境界则多为庄学与先秦儒家所追求的境界的融合。 北宋老学除心性学特征外,也有一些其它风貌。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老子注就代表另一种方向。两者都以《老子注》来阐发自己的政治学说。其中尤以王安石对老子学说的改造最为引人注目。他实际是抛弃了长久以来“以无为本”,之说.标举“礼乐刑政”,在注老之作中体现了他的变法精神。同时的道士曹道冲则将内丹功法引入了注老之作中。 本文在附录中还探讨了二程理学对心性学的改造问题。认为二程理学在心性学的“性”论方面,对前此的心性学基本上是排斥;而在修养论方面有吸收有改作;在境界说上,基本相同。
【召开年】暂无
【载体】暂无
【出版社】暂无
【所属分类】 I206.2
【录入时间】2003-01-01
- 1、古代并称的作家 作者:暂无 年份:1998
- 2、王安石的《老子注》探微 作者:尹志华 年份:2002
- 3、王安石《老子注》补辑 作者:尹志华 年份:2004
- 4、王安石《老子注》著作年代考 作者:张建民 年份:2011
- 5、北宋新学学派研究 作者:耿纪平 年份:暂无
- 6、北宋画学的“自然”观念及其官方思想背景 作者:周博 年份: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