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及其门人庄子学的儒学化
【作者】 李波
【作者联系方式】
【会议名称】暂无
【会议地点】暂无
【摘要】 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分析王安石庄子学的儒学化特点。王安石在《庄周论》一文中以善求庄意的读书方法,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庄子矫世之弊,其用心亦圣人之徒的观点,对后世治庄者影响很大。此外他从实用主义的精神出发,抛弃了庄子的虚无学说,吸收了庄子后学中有益于治世的政治思想并对之进行了儒学化改造。第二部分是对王安石的门人庄子学儒学化共同特点的总结。王安石的门人充分利用了王安石善求庄意的读书方法,自觉抛弃了王安石“庄子之说是邪说”的说法,认为庄子矫世之弊、庄子尊圣人,对庄子进行了大胆的肯定;他们又灵活地运用了上述方法,区分圣人之迹与圣人之心,自觉维护了孔子等儒家圣人的地位;或将此方法运用于仁义礼乐,肯定仁义之心,否定仁义之迹,自觉维护了儒家的仁义礼乐之教;王门特别钟情于庄子的性命之学,但不同程度上赋予了庄子的性命之学以儒学化的内容;他们又继承王安石,吸收了庄子的政治思想并对之进行了儒学化改造。此外王门还大量利用儒家经典来阐释《庄子》,以圣人之言比附庄子,妄图使二家的思想得到融合。以上种种使《庄子》在王门笔下变成了一部彻头彻尾的儒家著作。第三部分主要是从三个方面简单分析一下王门一派庄子学儒学化现象的原因:三教合流是大势所趋,《庄子》的儒学化亦然;王门是北宋改革派,《庄子》的儒学化是其政治改革的宣传武器和理论依据;受理学影响,王门注《庄》带有鲜明的理学化色彩。文章最后简要地阐述了北宋时期庄子学的儒学化对后世的影响。
【召开年】暂无
【载体】暂无
【出版社】暂无
【所属分类】 B244
【录入时间】2004-01-01
- 1、儒道合一:王安石学派的庄子学及其影响 作者:李波 年份:2009
- 2、儒学的变古 作者:冯小林 年份:暂无
- 3、取孟越韩,治道合—王安石政治改革思想研究 作者:赵骥 年份:暂无
- 4、王安石与佛教关系研究 作者:邱海燕 年份:暂无
- 5、王安石对自我的体认 作者:李祥俊 年份:1999
- 6、王安石的儒学人物评价及其道统观 作者:李祥俊 年份: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