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觏的经济思想
【作者】 孙雪
【作者联系方式】暂无
【会议名称】暂无
【会议地点】暂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利欲论 利欲论 反传统 反传统 经济思想 经济思想 人口思想 人口思想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 货币思想 货币思想
【摘要】远的历史发展中,都称得上是一个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人物,他的经济思想初步确立了宋代经济思想的特色和规模。李觏一生没有真正的参与到政治统治中,但在坎坷的个人经历和宋代社会特定背景的影响下,他的经济思想中具有明显的反传统特色。同时,李觏又是一位思想复杂、自身集合着许多矛盾的思想家,在他的经济思想中经常可以看到矛盾之处,比如他既主张抑商,又反对官营工商业。 本文主要分六个部分对于李觏的经济思想进行研究。首先在第一章中分析了影响李觏经济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历史背景、个人经历、哲学伦理思想以及前入思想的影响,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为李觏经济思想的形成绘制一幅生动鲜明的历史背景画面,以便于对李觏经济思想较为深刻地理解。第二章中就李觏经济思想的核心——利欲论进行了详细论述。简单阐述了历史上的义利之辩(主要是义利思想发展的大致过程和占据主流的贵义贱利论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了李觏的具有反传统特色的利欲论形成的特殊背景。这一章的主体部分在于对李觏利欲论的具体分析:李觏打破传统的桎梏,从利欲论的中心“礼”的问题上确立起他的利欲论得以成立的基础。本文用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来分析李觏的义利观,所谓纵向分析是指对李觏义利观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即李觏的义利观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所谓横向分析是就李觏的义利观与其他经济思想的关系问题进行的分析。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实际上都论述了李觏的“强本”思想,即要改变封建农业中的两个基本生产要素——土地和劳动力相分离的状况,使其在农业生产中重新结合起来,以改进农业生产的状况,这两章也是李觏经济思想中最重要的闪光点所在。第三章围绕北宋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土地制度,阐述了李觏的平土均田论。由于受传统因素影响和自身思想的局限,李觏仍认为井田制是解决土地分配不均、土地兼并严重的最理想的制度,但他没有囿于这种思想,而是结合其所处的时代,认识到井田制在当时无法实现。因此他提出通过限田和垦田来实现对于土地兼并的有效限制。李觏的平土均田思想从土地制度角度认识封建社会由来已久的土地问题,尽管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成分,但还是充分体现了他既要求实现公平又渴望效率的反传统的思想特色。第四章论述的是他的以去冗论为核心的人口思想。李觏认为“冗”的存在方式包括“工商之众”和不在“四民之列者”,主张从发展生产角度制定具体方案,解决这种相对人口过剩的状况,驱民归农。第五章是关于李觏的商品经济思想和货币思想的论述。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高峰,农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幅提高。结合社会现实,在粮食流通问题上李觏把传统的“谷贱伤农,贵则伤末”观点修正为“贱则伤农,贵亦伤农”,并针对这一点主张在工商业活动中打击商人的兼并势力,保护农民的利益。他没有彻底否定商业的作用,而是将商人划分为三个类别,用不同的政策区别对待。在货币问题上主要就当时社会的“钱荒”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第六章是关于李觏经济思想的评析,概括分析了李觏的经济思想的有关内容在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反映及其现实意义。
【召开年】暂无
【载体】暂无
【出版社】暂无
【所属分类】 F092.2
【录入时间】2006-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