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伦理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作者】 刘文波
【作者联系方式】
【会议名称】暂无
【会议地点】暂无
【摘要】发展,已经对传统的小农经济构成了某种威胁,因此急需在理论上进行某种变革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北宋政府优遇文人,也使得士大夫们的社会思想获得了一种比较自由的讨论空间;王安石又是“熙宁变法”的主导者,有宋一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变化对他的思想的冲击就更加强烈。作为一个重要但被人们忽视的个案,王安石的伦理思想及其践履对于透视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发展变化,乃至对于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伦理思想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王安石的伦理思想主要包括这样几方面内容。首先,王安石主张“性不可以言善恶”,这是对历史上孟子、荀子、董仲舒、杨雄等人关于人性理论的一种反动,而直接上承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的观念。实际上,王安石借鉴了先秦法家的人性理论,将法家的“自利”思想与孔子的思想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不善不恶、可善可恶的人性自为理论。这在中国伦理学史上是较鲜明的一种观点。其次,王安石将《尚书》中的“五事”看成是人生中的基本行为,提出了“五事成性”的思想,即通过外在的行为来形成和展现人的本性。这种“天生人成”的观点同样构成了王安石伦理思想的基本内涵。最后,王安石重新提起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了的“以义制利”观点,但王安石并非是对前人观点的简单重复,而是将这种思想观点落实到了他所实行的各种社会政策中。这是前人除董仲舒之外所做不到的。作为政治家,王安石的成就是与“熙宁变法”分不开的,他在实行变法的过程中,将他的伦理思想融入到了每一项社会政策之中。
【召开年】暂无
【载体】暂无
【出版社】暂无
【所属分类】 B82-092
【录入时间】2004-01-01
- 1、王安石早期农田水利思想及其实践试探 作者:孙伟儿 年份:2000
- 2、试论苏轼的仁政爱民思想及其实践 作者:张慧敏 年份:暂无
- 3、从《劝酒》浅析王安石的感情世界 作者:赵培远 年份:1997
- 4、对《伤仲永》科学性的探讨 作者:潘明,董玉叶 年份:2008
- 5、高考作文立论思维模型与实践(七):质疑立论思维 作者:徐江,陆希翠,赵欢 年份:2011
- 6、古代鄞县首官的民生实践 作者:包柱红 年份: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