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学位论文>  《周礼》郑注双音词研究

《周礼》郑注双音词研究

作者: 程伟 日期:2012.01.01 点击数:0

【作者】 程伟

【作者联系方式】暂无

【会议名称】暂无

【会议地点】暂无

【关键词】 《周礼》郑玄注 双音词 语法结构 语义分析

【摘要】语料中,郑玄注占有重要地位。十三经注疏中,郑玄一人所注便占了四种。其《周礼注》一出,立即成为人们研读《周礼》的定本。郑玄注《周礼》,以汉制比况古制、以今语解释古语,郑注用语基本上反映了汉末的实际语言情况。对郑注中的词语进行详尽的描写并加以阐释,对于东汉词汇的断代研究和汉语词汇史的构建、辞书的编纂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周礼》郑注双音词为对象,通过建立语料库,以词汇学、训诂学、语义学的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分类法、统计分析法、归纳法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之进行研究,力图描绘出郑注双音词的基本面貌,并对其中所反映出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本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概述《周礼》郑注的研究现状、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等。通过回顾前人时贤对《周礼》郑注在文字、训诂、辞书编纂等方面的研究情况,阐述本文以郑注双音词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和重要性,揭示郑注双音词研究的意义,并对《周礼》郑注双音词的判定标准和操作方法进行了说明。第二章,《周礼》郑注合成词分析。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语法结构的框架下,对《周礼》郑注合成词进行语义分析;二是对郑注中“字面普通而义别”的双音词进行了探讨。郑注双音词不仅数量丰富,构词形式也已基本成熟。除偏正式、并列式、动宾式、主谓式、补充式、附加式等基本语法结构之外,还出现了连动式、正偏式。其中,偏正式与并列式双音词的语义构成是我们分析的重点。郑注中偏正式双音词所占数量最多,双音词两语素之间的语义关系复杂多样,体现了偏正式双音词在表示新事物、新概念方面的灵活性和对汉语词汇表义精确化的适应性。并列式双音词的两语素不仅语义关系不同,意义层次也不同,一些双音词还有同素异序现象。郑注中的动宾式双音词主要是名词和动词,两语素之间的语义关系也相对多样。主谓式、连动式、补充式等双音词的数量在郑注中相对较少。附加式双音词中,作为前附加成分的只有“第”一个。“第”作为汉代新兴的前附加成分组成“第一”、“第二”等词后,在郑注中偶有后带名词的现象,证明了王力先生认为“第一”、“第二”等词表次序,后带名词的现象出现于汉末的观点。郑注中还有一些不能或不宜进行语法结构分析的双音词,本文对这些词进行了描写阐释。另外,郑注中有一些词的意义与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基本义不同,本文对这类“字面普通而义别”的双音词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第三章,《周礼》郑注联绵词分析。郑注中的单纯词全部为联绵词。联绵词在周秦时期即已大量产生,但主要出现在《诗经》、《楚辞》等诗歌韵文当中。汉代是联绵词产生的又一个高峰期,这是由于汉赋等文体的出现而产生的,这充分说明了联绵词的口语性质。郑玄在《周礼注》中,也用了一定数量的连绵词,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本文从注释语言的特点上,对联绵词在注释用语中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由于古书注释主要是为读懂古籍服务的,因此注释家总会用当时人们熟悉易懂的较为口语化的词语去解释古籍中的疑难词语。郑注中联绵词的运用也不外乎此,其出现的语境主要有以下四种:作为注释语句的组成成分,与整句注释一起解释《周礼》语句;作为解释《周礼》中较难理解的词语的例子;作为《周礼》疑难词语的直接对译词;为《周礼》词语释音。其中,以第一种方式出现的联绵词最多。第四章,对论文研究情况的总结。我们在对《周礼》郑注双音词进行分析时,发现郑注双音词在商周、春秋战国、两汉这几个不同时期的典籍中均有出现,体现出郑注双音词的不同历史层次性。由于郑注双音词多为祭祀名、礼仪名、职官名、车服名、宫室名等,这些词主要是偏正结构和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很少,故而偏正式双音词在郑注中数量最多。偏正式双音词两语素之间的语义关系有二十多种,下又可分为许多小类。丰富而复杂的语义关系显示出郑注中偏正式双音词发展的成熟。郑注中主谓式、连动式、动补式和附加式双音词的数量都很少。这或可说明汉语的结构造词法仍在发展之中。以现代汉语为参照,《周礼》郑注中有一些“字面普通而义别”的双音词,如“公牛”、“夫家”、“总结”等。这类词在理解时要加以注意。

【召开年】暂无

【载体】暂无

【出版社】暂无

【所属分类】 H131

【录入时间】2012-01-01

3 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