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中的圜丘祀天礼研究
【作者】 朱琨
【作者联系方式】暂无
【会议名称】暂无
【会议地点】暂无
【摘要】丘祀天礼进行全面系统地考察。本论文主要分为六部分,分别论述圜丘祀天礼的背景,所用饮食器及食物,所用璧圭、乐器与服冕,前期准备工作,祀天的具体仪式与过程,以及其中所体现的周人天神信仰等问题。一、《周礼》中的圜丘祀天礼,也就是先秦文献中所说的郊天礼。周代天子举行祀天礼时并不一定在国郊,也不一定筑坛,只是择地势较高处祭祀。《周礼》中所说以冬至为郊天之时,并不符合周代之实,周代祀天时间的常制当在周历四月、夏历二月。周人祀天以后稷配天,以日为主神,以月为配。王即使遭遇丧事,对天神的祭祀也要如期举行。二、圜丘祀天礼所涉饮食器及食物数量种类众多。盛食的鼎有正鼎和陪鼎之分,镬除在祀天时烹煮牲体外,还要实水以洗涤牲肉及供王盥洗之用,俎是祀天时陈置牲体的食具,和鼎一样是盛装煮熟的牲体。周代祀天时用正鼎九、陪鼎三,用镬与俎的数量与正鼎数相同。在《周礼》中豆为礼器,是豆、笾、登的通名。笾、豆形制相同,只是材质不同。祀天礼所用为二十六豆,笾数当与豆数同。簋、簋是古时装盛黍稷稻粱等主食的器具,西周中期以后,簋、簋是以鼎为核心的食器使用制度中与鼎搭配的重要礼器,祀天所用的鼎簋组配制度为九鼎八簋。饮酒器的使用以爵为主,祀天时所用一升之爵为献爵,献爵所实为齐洒。三、祀天中礼神时所用为苍璧,燔柴祀神之时所用为四圭有邸,一祭之中兼用圭璧。所用乐器主要是钟、磬、鼓。出土的周代编钟中,是以甬钟、缚钟和纽钟三类编钟为主体。编钟多以八件或九件为一套的组合式出现。磬是一种石制板体击奏体鸣乐器,是由生产工具演化而来。鼓是最早产生的乐器之一,和钟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周代规定乐器用四面排列的宫悬,编钟可以单独称肆,与磬无关,每肆十六件。四、圜丘祀天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首先是天子亲自在藉田中服冕穿朱纮,举行耕种仪式。第一次省牲即选牲,对于合乎要求的牺牲要交由允人,系之于牢而加以饲养三个月;第二次省牲时,对系养三个月的牺牲再一次进行全面彻底检查。其二是告庙卜,祀天用牺牲的数量、毛色、大小、牝牡、是否阉割等,都需用卜筮来决定。龟卜时所用的燃,指燃烧不灭以待用的火种。凿龟甲用的器物叫“契”,即“楚焞”,与燃都是指灼龟时所用的薪材。其三是誓戒择士斋戒,太宰掌百官之誓戒,时间是前期十日。卜吉就要齑戒,天子在泽宫中以射择士。其四是戒具陈设省眠,太宰亲眂,宰夫省眠涤濯,大宗伯帅诸执事眂涤濯,莅玉鬯,省牲镬,小宗伯及肆师佐之,充人省眂祀天之牲,肆师助之。大宗伯在祀天之日总管其事,负责监督检查各官是否尽职,肆师佐大宗伯小宗伯省眠。最后是天子于祀天之晨,皮弁朝服听小宗伯关于祭祀用品准备情况的汇报,然后服大裘参加祭祀。五、圜丘祀天礼正祭之前的燔柴,升烟不用牲,在实柴时用牲,用玉当用一小圭。祀天升气之后为荐血,荐血时只杀一牲且不肢解,即全蒸而荐。在荐血、荐腥之后,牲体肢解为七体,但所燔者只是其中一体。之后复有实柴之礼,在七体中取其贵者加于柴上而燔燎。在天子、皇尸、牺牲出入之际,均作金奏之乐以示迎送。迎尸时奏降神之乐,尸食饭时演奏钟鼓以为俏食。在荐豆笾等祭品之时奏乐歌诗,使行礼者合于乐节,符合威仪。在馈熟前后合乐兴舞,以娱天神。祀天所用之尸即配帝之尸,也就是后稷之尸,扮演后稷之尸的人是“三公”。祀天中迎尸工作主要由大祝和小祝负责,小祝迎尸浇水为厂盥洗,大祝令奏钟鼓之乐,引领尸出入祭坛,明其起坐,并助尸行礼。降神仪节结束后,天子下坛迎牲升坛,大宰等跟随其后,佐助天子执币牵牲。在大宰、大司徒等佐天了迎牲的过程中,由封人“歌舞牲”。牺牲升坛后,天子要向神行“告杀”之礼。在名义上,牛、羊、豕诸牲都是作为主祭者天子象征性地以弓久射杀。至晚到西周早期,天子在辟雍乘舟射杀牺牲的射牲礼,已明显从普通的射礼中分化出来,而区别于“习射”或以“择士:”为目的的大射。六、祀天礼中体现出周人“天神崇拜”的观念。周王明确宣称自已是天之长子,这很可能是在立国之后刻意模仿商王“帝立子生商”之说,为君王增加宗法凝聚力和宗教敬畏感。西周天神信仰的社会功能,表现在政治、道德、心理三个层面。政治上的整合功能,有利于巩固新兴的周王朝。道德上的制约功能,不仅可以减轻君主专制的程度,而且对自上而下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具有表率作用。民众对天神宗教式的信仰,具有一定的心理宣泄、精神慰籍和情感凝聚作用,其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对《周礼》中圜丘祀天礼的梳理和探讨,不仅对祀天中所涉器物、人员、具体仪式及过程等诸多问题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正本清源,而且有助于深化对《周礼》一书的研究,以及更深一步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史中较早时期的天人关系等问题。
【召开年】暂无
【载体】暂无
【出版社】暂无
【所属分类】 K224.06
【录入时间】2012-01-01
- 1、从《周礼》看周代官府的藏书制度 作者:李朝先 年份:1989
- 2、浅析周代的用玉制度:以《周礼》为中心 作者:沈薇 年份:2013
- 3、三《易》名义考 作者:刘运兴 年份:1991
- 4、从《周礼》一书窥看周代物价情况 作者:李恩琪 年份:1986
- 5、乡遂制度与周代社会性质 作者:祝中熹 年份:1983
- 6、《周礼》医事考 作者:张少龙,安娜 年份: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