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至情”文论观研究
【作者】 公维玲
【作者联系方式】暂无
【会议名称】暂无
【会议地点】暂无
【摘要】感缺失的当下,研究汤显祖的文论观除了其理论本身的价值外,其现实意义也是不可忽视的。本文试图通过汤显祖“至情”文论观的研究,找到能滋补当下情感缺失的理论根源。本文前置绪论,后置结束语,正文共分四章:绪论阐述了选题的目的意义、汤显祖研究的现状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一章介绍汤显祖所处的晚明时代语境,主要从汤显祖当时的历史处境和思想渊源两方面分析。历史处境主要涉及晚明的社会及文化状况,思想渊源从罗汝芳、达观、李贽三人对汤显祖思想的影响来阐释。第二章梳理汤显祖之前“情”范畴的流变,并对晚明“尚情”思潮做了着重的说明,在此基础上,从“情”与“真”、“情”与“欲”、“情”与“理”三个方面重新界定汤显祖“情”的本真性。第三章主要阐释汤显祖的“至情”文论观思想,其中包括其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涉及“世总为情,情生诗歌”文学本体论、“奇士”和“气机”的文学主体论及“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文学创作论三个方面。第四章探讨汤显祖“至情”文论观的内在矛盾及影响意义,汤显祖一生徘徊在“有情”与“无情”之间,其理论思想也充满了“情”与“理”的纠结。虽然如此,但汤翁的理论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情感缺失的当下,更是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结束语对整篇文章的写作进行总结,希望汤显祖研究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召开年】暂无
【载体】暂无
【出版社】暂无
【所属分类】 I206.09
【录入时间】2011-01-01
相关文章
- 1、汤显祖“至情”文论观探析 作者:李琴 年份:2014
- 2、《牡丹亭》“至情”观 作者:瞿华英 年份:2006
- 3、汤显祖《牡丹亭》案头写作艺术特色探究 作者:郭曼 年份:2012 第9期
- 4、从杜丽娘形象的浪漫主义色彩看汤显祖的“至情”观 作者:刘波 年份:2007
- 5、论罗汝芳对汤显祖的影响 作者:邹自振,罗伽禄 年份:2007
- 6、论汤显祖重塑李益形象的精神旨归 作者:高方 年份:2006
热点排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