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定向的思想变化及其原因探析
【作者】 杨丽华
【作者联系方式】暂无
【会议名称】暂无
【会议地点】暂无
【摘要】一阶段以不容已为宗,不容已既是一种本体又是一种工夫。就本体来说耿定向认为人人先天具有至善的本性,圣人与愚夫愚妇同,就工夫来说耿定向认为外在的欲念偏见容易使人丧失至善本性,因而要经常反身默识,从心之不安处反省自己。耿定向提倡为学要向内寻求,而不从书册上识取,自省便自得。道即在日用生活之中,求道无需涉玄涉虚,童子捧茶处即可见道,体现了泰州学派的平实性。第三个阶段为挽救阳明心学。阳明之学因弟子王畿、王艮而风行天下,又因二人而失天下,后学中有两个变化趋势,一是高谈阔论,空谈心性,逐渐脱离生活走向玄虚,二是提倡当下即本体,不辨别至善本体是否为世情所染,任性妄为,放诞礼法,出现了李贽等异端人物,耿定向对此大加挽救。第四个阶段崇尚佛学。耿定向编写了《异译编》等书,来阐述对佛教的认识,并在思想上专心求道,不关心国事家事,在思想上出家。耿定向思想之所以发生转变是由于受到二弟耿定理及罗汝芳、胡直、周柳塘、史惺堂等人的影响。耿定理最早提出“不容已”作为自己的为学宗旨,后为耿定理所领悟并作为自己的宗旨。罗汝芳的“当下论”,直接影响了耿定向合本体与工夫为一的“不容已”之旨的提出,在修养工夫的简易性上二者极具相似性,都体现了泰州学派的平实性。胡直、周柳塘等经常与耿定向辩学,对于定向的某些重要观点和修养方法的提出具有启发作用。史惺堂个性耿直,经常直斥耿定向,对定向为学为官都有鞭策作用。
【召开年】暂无
【载体】暂无
【出版社】暂无
【所属分类】 K248
【录入时间】2011-01-01
- 1、简论焦竑 作者:陈鸣钟 年份:1990
- 2、《颜钧集》与明代中后叶的平民儒学 作者:陈寒鸣 年份:1997
- 3、堕落时代——南都消息 作者:费振钟 年份:1999
- 4、瞿九思的生平及学术特性 作者:孟凡云 年份:2005
- 5、泰州王学后劲焦竑的儒学思想 作者:陈寒鸣 年份:2009
- 6、汤显祖致力教育的主要原因 作者:黄建荣 年份: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