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轼而望之”新证
【作者】 宋东来
【刊名】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关键词】 登轼而望之 车前横木 考工记 动宾关系 《古代汉语》 《左传》 《周礼 木工尺 连动关系 《中华大字典》
【摘要】,扶着车前横木”的意思.郭锡良先生等主编的《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第一版)在“登”后专门加了标点.哪一种更符合情理呢?我认为“登轼”解作动宾关系,译为“登上车前横木”更准确.首先,从古战车的规格看,“轼”是能够登的.《中华大字典》解释“轼”为;“古代车厢前面供立乘者凭扶的横术,有三面,其形如半框,也作式.”清人戴震在《考工记图》中说:“式中较皆车栏上之木,周于舆外,非横在舆中.较有两在两旁,式中有三面.”《周礼·考工记》上说:“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舆人为车、轮崇、车广、衡长叁如一,谓之叁称.叁分车广去一以为遂.叁分其遂,一在前,二在后,以揉其式.”其下郑注:“兵车之式,深尺四寸三分寸之二.”据此可知古代兵车的式,车厢前面的长六尺六寸,两旁的各长一尺四寸多.(均为古代木工尺)车轼的高,《周礼
【年份】1996
【期号】第2期
【所属分类】 H159
相关文章
- 1、王力先生《车马》一文献疑 作者:史晓平 年份:1994
- 2、《说文》不少用作“某声”的与“亦声”无别(续二) 作者:贺永松 年份:1991
- 3、“登轼而望”解 作者:刘乃叔 年份:1994
- 4、通假字三论(续) 作者:赵恩柱 年份:1997
- 5、《汉语大字典》车部字释义订误 作者:胡锦贤 年份:1992
- 6、“搏治”何解 作者:郎丰生 年份:1987
热点排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