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
【作者】 孙彦敏
【刊名】河北学刊
【关键词】 是马克思主义 德国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费尔巴哈 青年马克思 唯心主义 现实生活过程 唯物主义 人本学 马克思和恩格斯
【摘要】文全面地具体地历史地进行分析,就会发现:把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并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 原话出于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德国哲学从天上降到地上;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地上升到天上,就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想象的、所设想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只存在于口头上听说的,思考出来的、想象出来的、设想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真正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0页) 诚然,这里确实讲到了他们哲学的出发点和人的关系问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第一,这段论述是在特定背景下,有特殊针对性的。当时的情况是,“从施特劳斯到施蒂纳的整个德国哲学批判都局限于对宗教观念的...
【年份】1984
【期号】第1期
【所属分类】 暂无
相关文章
- 1、哲学教学应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 作者:李淮春 年份:1996
- 2、“临川四梦”的教益 作者:黄文锡 年份:1986
- 3、“性无善恶论”历史过程述评 作者:徐北东,崔文臣 年份:1990
- 4、论王安石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作者:吴云生 年份:1985
- 5、禅与诗:王安石晚年的生活寄托与创作思维 作者:万伟成 年份:1996
- 6、曹雪芹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作者:端木蕻良 年份:1979
热点排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