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传唱牡丹亭,纵使西厢亦减价
【作者】 黄幼珍
【刊名】社会科学(兰州)
【摘要】地同时映照在《牡丹亭》之上?更直切地说,汤显祖为何自谓高情?为何有此高情?何谓高情?高情何在?本文不鄙浅陋,见诸同好。
【年份】1986
【期号】第5期
【所属分类】 I207.3
相关文章
- 1、鬼魂艺术形态与中国古典戏曲的审美构思 作者:许祥麟 年份:1997
- 2、中国古代自传文学中的仕与隐——以白居易、胡应麟为例 作者:许菁频 年份:2007
- 3、新词催泪落情场,情种传来《牡丹亭》:明、清对杜丽娘之“情” 作者:程华平 年份:1998
- 4、《牡丹亭》的结构艺术 作者:王仁铭 年份:2001
- 5、曲白相生 雅俗与共——《牡丹亭》文本语言风格刍议 作者:葛丽英 年份:2004
- 6、《牡丹亭》“几令《西厢》减价”主题因素管窥 作者:葛丽英 年份:2004
热点排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