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名物词贮存的上古时代华夏民族的思维模式
【作者】 刘兴均
【刊名】东方丛刊
【摘要】名物词作为具体特定物的名称是客观实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把主观感觉到的客体形象经过思维的类化处理,借助有声语言外显出来的结果,因而它就带有意识或精神的印记。语言是有民族性的,语言的民族性表现在它鲜明地表现了民族的精神。正如洪堡特指出的:“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
【年份】2002
【期号】第2期
【所属分类】 B222.1;B804
相关文章
- 1、“闻一知十”应是“问一知十” 作者:曹建明 年份:1995
- 2、应是“燃点” 作者:光明 年份:2008
- 3、从《周礼》看中国古代的医事制度 作者:何敏,曹瑛 年份:2006
- 4、“筵席”释义 作者:金 年份:1987
- 5、临川方言与《金瓶梅》部分词语对应拾零 作者:徐新华 年份:1999
- 6、二级统计体系应是我国政府统计体系改革的目标模式 作者:郝大明 年份:2005
热点排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