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宜黄戏“唱响”:――访市政协委员、宜黄文化局副局长邓华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9.02.23
【版次】第二版(综合新闻)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谈到宜黄戏的将来,邓华心里就隐隐作痛。邓华从小随父亲邓毅学习宜黄戏,尽管现在已经是县文化局副局长,但为了不让这种古老的戏剧销声匿迹,她依旧坚持唱宜黄戏,并亲自登台表演。当年从省文艺学校宜黄戏班毕业的25名同学、校友如今只剩她一人还在唱宜黄戏,难怪有人称她是宜黄戏班最后的坚守者之一。面对记者的采访,邓华坦言,“尽自己最大能力将宜黄戏‘唱响’,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下去。” 2006年,宜黄戏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了拯救、保护、传承这一古老剧种,一场抢救、保护、挖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在全县有序展开,县财政每年增加投入,作为宜黄戏专项经费,用于添置宜黄戏演出所需的道具、服装及演出器乐。尽管如此,由于世俗观念等因素,许多家长对子女学唱戏曲心存疑虑,怕耽误了学业更担心无法就业,加上现行的教育体制追求升学率,使很多有天赋的宜黄戏童渐渐远离宜黄戏。这种现状,让邓华为宜黄戏的将来担忧。 “宜黄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识,我有义务将其发挥光大。”邓华肯定地说道。眼下,她已制订了计划来保护、推广宜黄戏。收集、整理宜黄戏的经典剧本,并在适当的时候制作成数字音像资料,目前收集整理了100多本剧本;在小学生中推广学习宜黄戏,普及相关知识,培育下一代对宜黄戏的兴趣;成立相对稳定的创作队伍,创作适应新形势的宜黄戏好剧本;从民间挖掘有天赋的青少年组成剧团,通过他们将宜黄戏延伸…… 构想与计划,邓华想了很多,但她很清楚,要将这些付诸现实,仅一个人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 本报记者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