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奇葩“宜黄戏”:――桥坑“土戏班”唱响和谐村庄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9.03.12
【版次】第四版(专版、广告)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一个18户人家的村庄,连续32年没有赌博,没有打架斗殴;家家户户学唱“宜黄戏”,家家户户有演员。他们组建的“农民业余剧团”整整坚持了32年,演的是宜黄戏,唱的是二簧腔,长期活跃在农村山乡,这就是地处大山深处的宜黄县新丰乡桥坑村。
由本村23位农民组成的“戏班子”,演员最小的16岁、最大的67岁,有夫妻演员,也有父子、兄妹。他们亲如一家,配合默契。节目自编自演,唱腔为纯正的“二簧腔”。除上演部分传统剧目,如《四国齐》、《姑苏赶船》、《霸王别姬》、《孟姜女》等,还结合当前时政自编了许多新剧目,如《雪中送炭》、《抢烟苗》、《瑞雪兆丰年》等等。从服装、道具到舞美、灯光,从化妆、排练到搭台、音响,全部都是大伙自己完成。
他们所演的节目通俗、风趣、幽默。所到之处,四村八邻的农民成群结队涌来观看。老人们看得是津津乐道,小伙子、姑娘家乐得是喜笑颜开。一幕幕悬念迭起、柔肠寸断的感人剧情,一次次翻爬滚打、飘飘欲仙的精彩表演,无不博得农民观众的阵阵喝采。因演员脱下戏服、卸下浓妆后,个个都是当地地道的农民,故而剧团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土戏班”。
该剧团67岁的老团长林爱云告诉笔者,他们年年从农历腊月二十开始,一直要演到元宵之后,四村八邻都会在年前预约好。山区农民过年图吉利,剧团也因此增加了收入,更好地“武装”了自己,同时还把部分资金捐给村里建桥修路,今年春节,他们在本县乡村以及广昌、赣州宁都、福建长汀等地巡回演出42场,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好评。
2月14日,来自北京的戏剧研究专家、《人民中国》杂志社主任记者鲁忠民先生,在与东华理工大学临川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生导师章军华一起观看了桥坑农民剧团的演出之后感慨地说,他们才真正是宜黄“原生态”的――国家非物质遗产“宜黄戏”的传承人,像这样的农民剧团在全国也不多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