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幅多元文化交相辉映的人文画卷 ――华萃庭院建筑文化与临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06.07
【版次】四版
【入库时间】20111130
【全文】
好一幅中式建筑精彩演绎的现代文明景观!
好一幅多元文化交相辉映的历史人文画卷!
6月4日,在华萃庭院杯“影像抚州?美丽家园”摄影大赛组委会组织下,国家一级演员潘凤仙和抚州采茶戏《牡丹亭》骨干演员,与来自各县区的30多名知名摄影家聚集华萃庭院,在这座传承临川文化精髓的中式园林建筑群中,重展古临川文化之新风。亭台楼阁,前庭后院,流水叠石,翠柳花丛,摄影家们毫不吝啬地用镜头记录着一个个经典瞬间,多元文化交相辉映的历史人文画卷让人大饱眼福,赏心悦目。
文化建设无疑是现代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近年来,文化建设成为抚州加强本土文化宣传的一种自觉,在项目规划、功能设计及具体运作中,有意识地吸纳本地历史文化的有效元素、成分与精神,并在历史传承之中追求文化创新,如抚州博物馆、汤显祖大剧院、抚州名人园以及华萃庭院等项目的建成与实际运作,提升了抚州城市文化的品位,也增强了本土文化的社会辐射力与影响力。
细心的市民依然会记得,两三年前,华萃庭院还是一块空地,如今一座古典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景观已在这里崛起。香港??港集团用造园技巧把悠远绵长的文化元素,真山真水的生态资源和集现代科技、商贸、人居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居住社区巧妙融合,尽显“文化之邦”与“活力新城”精彩互动、相得益彰的魅力。
文明无止境,传承与弘扬城市文明亦无止境。习惯站在顶峰的人,总是对蕴涵文化归属的自然环境情有独钟。在东方,唯有从容婉约,细腻优雅的中国美学,才能带动一种现代中国的真正优雅生活方式,唯有回归淳厚尊贵的文化脉潭,才能独享朴拙、博大的生活真谛。华萃庭院,蕴含着鲜明文化特色的建筑散发出迷人的江南之味和临川古韵,但是如何使人徜徉其间,更能够亲切感受到抚州这座千年古城独特而浓郁的历史人文气息?
众人皆知,在抚州浩瀚的历史天空中,曾经闪耀过王安石、晏殊、晏几道、汤显祖这样闪亮的“文曲星”,因而成为中国的“才子之乡”、“文化之邦”。在现代抚州的文化标志中,抚州采茶戏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在抚州的各类艺术中均为之最,无疑是临川文化历史天空中璀璨的明珠。
抚州采茶戏是在茶灯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经过多年的发展,抚州采茶戏成为抚州地方戏的一支劲旅,得到了戏剧界的青睐。2001年,在全国第四届艺术节上,一出《县官下乡》光芒四射,独占文化部“群星奖”鳌头;2004年,在全国第七届艺术节上,传统地方小戏《王妈妈爱鸡》,从全国186个参赛剧目中脱颖而出,再夺“群星奖”桂冠;去年,抚州采茶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华萃庭院为中式建筑典范,抚州采茶戏乃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两者同为抚州城市文化的标志,两者联袂再现“文化之邦”风范可谓“天作之合”。在观赏仿古园林建筑中品味临川采茶戏雅韵,在聆听采茶戏雅韵中回味文化名城精髓,又何尝不是世人高尚生活所向往?于是,抚州采茶戏《牡丹亭》知名演员汇集华萃庭院自然水到渠成。
“文化的魅力在于流传,在于薪火相传。抚州采茶戏是临川文化的瑰宝,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它贴近生活,感染力强,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次在华萃庭院这座具有浓厚中国文化色彩的建筑群中演绎《牡丹亭》,无疑是传承抚州文化的一次有益探索。”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潘凤仙说。
以古代宅院生活为摹本,吸纳现代建筑之精华,汲取抚州本土多元文化元素,开启“才子之乡”、“文化之邦”尊贵生活!华萃庭院,为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城市文明的薪火相传坚持不懈!
段结兵/文 本报记者 胡新平/图